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控制搭便车行为,建立良好的公共合作秩序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的奖励制度对控制搭便车行为的影响效果的差异,并寻找对控制搭便车行为最有效的奖励制度,为本质上解决搭便车问题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本文将研究引入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并将我监管、第三方监管和小组之间相互监管三种不同的监管主体与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两种不同的奖励手段和“得失”框架效应、奖励强度相结合,得出以下八种不同的奖励制度并研究其分别对搭便车行为控制效果的差异:(1)自我监管精神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2)自我监管“失去”框架效应下的物质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3)自我监管“得到”框架效应下的物质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4)第三方监管精神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5)第三方监管只对最高贡献者物质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6)第三方监管可以对多名参试者物质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7)小组之间相互监管精神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8)小组之间相互监管物质奖励制度的搭便车实验。本文实验采用了Z-Tree软件和实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应用SPSS17.0和STATA12.0两种软件分析实验数据。采用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得出结论:第三方监管只对最高贡献者物质奖励制度改变了参试者的最优策略,控制搭便车行为的效果最有效、最稳定。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