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驼蹄瓣属(ZygophyllumL.)植物及其近缘种霸王(S.xanthoxylonBunge)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分布、形态结构特征、花粉形态特征及RAPD多样性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现有分布区的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
结合形态特征及解剖结构研究表明:7种驼蹄瓣及霸王在形态及结构上都具有抗旱特征,其形态、结构与其所处的环境是相互协调统一的。对7种驼蹄瓣及霸王的18个形态、结构性状指标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三个因子代表了94%的变异,几乎可以概括全部的变异,营养器官结构特征的贡献率较大,而遗传变异保守性很高的花粉的形态特征指标所起的贡献甚微。
RAPD研究结果如下:16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不同分子量的125个RAPD标记,其中99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数的79.20%;7种驼蹄瓣的PPB%多态位点比例介于43.2%-68.0%之间,Neis(h)基因多样度指数介于0.1693-0.2541之间,Shannons(I)信息多样性指数介于0.2488-0.3798之间,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霸王的PPB为70.4%,h为0.2570,I为0.4011,均高于驼蹄瓣属各个种,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于Nei(1972)的聚类结果表明,7种驼蹄瓣属植物大致可分为3组。
研究结果表明霸王与7种驼蹄瓣在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而且.RAPD分析结果表明:霸王与7种驼蹄瓣间的遗传距离系数较大,介于0.2835-0.4151之间,在亲缘关系聚类图上霸王被聚在聚类图的最外缘,单独聚为一类。因此支持中国植物志的系统分类方式,将霸王从驼蹄瓣属中独立出来,并建立霸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