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不仅是初中生增强体质的途径,还是提高初中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场所。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友谊对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有很重要的影响。研究者将这种在运动情境中产生的友谊称为运动友谊质量,它是衡量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分析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形式、时间和强度等变量与运动友谊质量的关系,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提高初中生运动友谊质量的对策与建议。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479名初中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友谊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较好,但参与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强度仍显不足。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锻炼身体”,“练习技能”,“丰富生活”,“结交朋友”和“塑造体型”。初中生最喜爱参加的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依次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跑步等运动项目。初中生多以“结伴”的方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而“独自”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接近五分之一。初中生每天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多在30-60分钟之间,而60分钟以上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初中生课外体育锻炼强度大多为小强度和中等强度,而大强度的比例较少。(2)初中生运动友谊质量总体较高,且在性别、年级等人口学变量上呈现一定差异。初中生运动友谊质量的“友谊与运动愉悦”因子得分最高,其次“自尊增强与支持”和“忠诚与亲密度”因子得分也相对较高,而“冲突”和“冲突解决”因子得分均较低。初中女生“自尊增强与支持”和“忠诚与亲密度”因子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初中男生,而“冲突”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初中男生。初一学生“自尊增强与支持”、“忠诚与亲密度”、“共同点”和“友谊与运动愉悦”4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初二和初三学生。来自城市的初中生其“自尊增强与支持”和“忠诚与亲密度”2个因子得分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初中生。(3)课外体育锻炼目的、形式、时间和强度均对初中生运动友谊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课外体育锻炼“结交朋友”的课外体育锻炼动机有利于初中生“自尊增强与支持”、“忠诚与亲密度”、“共同点”、“友谊与运动愉悦”和“冲突解决”的提高。采用“多人一起”形式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初中生的“自尊增强与支持”、“忠诚与亲密度”和“友谊与运动愉悦”3个维度上的运动友谊质量较好。初中生“自尊增强与支持”、“共同点”和“友谊与运动愉悦”3个因子的得分随课外体育锻炼参与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中等强度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初中生产生的运动友谊质量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