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选用苯并胍胺作为含氮配体,使用羧酸作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系列Ag(Ⅰ)配位化合物,其次选用柔性联咪唑配体作为含氮配体,使用羧酸作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系列Zn(Ⅱ)配位化合物,并且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及荧光性质。内容如下: (一)Ag(Ⅰ)/苯并胍胺/羧酸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采用苯并胍胺和羧酸作为配体,合成八个结构新颖的配位化合物,其中两个为零维结构,三个为一维链结构,三个为二维层结构。实验发现,羧酸的配位模式及几何构型和含氮配体的配位模式对产物结构有重大影响,二者共同作用决定了配位化合物的最终结构。 (二)Ag(Ⅰ)/苯并胍胺/含氮羧酸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采用苯并胍胺和含氮羧酸作为配体,合成两个配位化合物,一个是一维螺旋链结构,另一个是一维U型链结构。与前部分不同的是采用含氮羧酸作为辅助配体,含氮羧酸比不含氮羧酸有更多样的配位模式和几何构型,更加说明羧酸的配位模式及几何构型对结构有重大影响。 (三)Zn(Ⅱ)/丙基联甲基咪唑/对苯二甲酸配位化合物结构的溶剂调控:采用不同的反应溶剂体系,合成两个配位化合物。其中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一种具有面心立方体拓扑结构的化合物,而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体系中得到另外一种三重穿插金刚石拓扑结构的化合物,这说明不同的溶剂分子通过影响锌离子的配位环境和配体的连接方式来最终调控化合物的维数和拓扑结构。 (四)含水簇结构的Zn(Ⅱ)/乙基联咪唑/羧酸配位化合物:采用乙基联咪唑和羧酸作为配体合成两个配位化合物。一个是二维(4,4)格子结构,其中存在八核水簇。另一个是具有金刚石拓扑结构的五重穿插三维框架结构,一维孔道中存在T5(2)水带。水簇与它所在的亲水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调控主体框架结构的亲水环境来实现对水簇结构的调控。 此外,我们在室温下对化合物的室温荧光性质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相应的发光过渡态,发现这些配位化合物的荧光发射均可归咎于配体的π*→π能级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