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99a-5p靶向调控PD-L1影响甲状腺滤泡癌生物学特性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ish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甲状腺癌滤泡癌PD-L1表达水平2)探索PD-L1表达水平与甲状腺滤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3)探索PD-L1对甲状腺滤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4)探索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中靶向调控PD-L1的microRNA;5)探索甲状腺滤泡癌细胞中miR-199a-5p对PD-L1的调控作用。方法1)收集我院2015-2020年确诊的甲状腺滤泡癌术后组织标本及随访资料;2)免疫组化法检测FTC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3)分析PD-L1表达水平与FTC病理特征的关系;4)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TC细胞及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PD-L1的表达差异5)通过瞬时转染技术,沉默FTC细胞PD-L1基因的表达,并用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果;6)通过CCK-8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探索沉默PD-L1对FT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7)探索沉默PD-L1对FTC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8)通过信息生物学技术,寻找靶向调控PD-L1基因的microRNA,并选取保守结合位点的4个miRNA;9)通过qRT-PCR验证4个miRNA在FTC细胞及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筛选出在FTC中表达降低程度最大的miR-199a-5p;10)通过瞬时转染技术,敲低及过表达FTC细胞miR-199a-5p,并用qRT-PCR验证敲低及过表达效果;11)通过CCK-8实验及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探索敲低及过表达miR-199a-5p对FTC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12)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TC细胞敲低及过表达miR-199a-5p对PD-L1表达水平的影响;13)通过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检测验证PD-L1是miR-199a-5p直接靶向调控基因;14)qRT-PCR验证miR-199a-5p表达对Claudin-1及Occludin表达的影响。结果1)60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中,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为63.33%(38/60),癌旁细胞阳性表达率为11.67%(7/60)。PD-L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2)PD-L1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是否>4cm)、甲状腺外浸润、血管侵犯、复发与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灶数、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3)与正常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相比,甲状腺滤泡癌FTC-133细胞系中PD-L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4)沉默PD-L1基因表达后,FT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5)沉默PD-L1可使FTC中Claudin-1表达量降低,Occludin表达量升高;6)与正常甲状腺细胞系Nthy-ori 3-1相比,FTC细胞中miR-199a-5p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7)过表达miR-199a-5p可明显抑制F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且细胞中PD-L1的表达下降(P<0.05),抑制miR-199a-5p表达,可以显著增强FT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同时细胞中PD-L1表达明显升高;8)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了miR-199a-5p可直接靶向调控PD-L1基因的表达;9)miR-199a-5p靶向PD-L1影响Claudin-1及Occludin的表达。结论1)PD-L1甲状腺滤泡癌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PD-L1表达与肿瘤侵袭性增加相关;2)PD-L1可促进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3)PD-L1可能通过影响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及Occludin的表达从而影响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4)miR-199a-5p可通过靶向PD-L1影响Claudin-1及Occludin的表达,调节甲状腺滤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其他文献
考察了以CuBr2与具有不同烷基支链和阴离子类型的吡啶离子液体组成的催化剂体系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DMM)的催化性能,发现CuBr2-N-乙基吡啶溴盐催化性能最好。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组成、催化剂浓度、反应温度、氧气压力、反应时间对甲醇一步液相氧化合成甲缩醛反应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CuBr2)/n(N-乙基吡啶溴盐)=1.0、催化剂质量浓度为40 g/L、反应温度130℃、氧气
目的: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腺瘤-癌序列起着重要作用,APC,KRAS,DCC,TP53和DNA错配修复基因(MMR)是与腺癌途径相关的一些基因。其中p53作为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重要调节剂,在抑制KRAS突变产生的异常增殖信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KRAS和p53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KRAS突变与p5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
背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晚发性结直肠癌(发病年龄≥50岁)发病率逐步下降,而发病年龄<50岁的早发性结直肠癌(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EO-CRC)的发病率却逐渐上升。目前在寻找EO-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面尚无显著突破。本研究旨在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人矮小同源盒基因(SHOX2)和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BALF中SHOX2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BALF液基薄层细胞病理学以及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的检测结果,评价这三种方法对肺癌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胸外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纳入标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C)、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指标(血脂、凝血等),初步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的代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行No.14v组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以No.14v组淋巴结是否转移为分组依据,对患者年龄、性别、血清CEA水平、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神经浸润、脉管浸润、KI-67状态、
目的评估III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后行辅助化疗(Adjuvant Chemotherapy,AC)的疗效,探索同步放化疗后辅助化疗的获益人群,为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III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同步放化疗后是否继续行辅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预后的关键因素,建立一个有效的列线图(nomogram)模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8年10月初诊我院的13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总生存期(OS),随访至2019年10月20日,随访时间1-104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
目的:探讨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的F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实验室指标、免疫组化结果、临床疗效、有无发生早期进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结果:67例初次确诊的FL患者,其中男39例,女28例,男:女=1.39:1;中位年龄
背景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在多种癌症中都位于前列,其恶性度非常高,发展十分迅速,预后往往很差。胰腺癌在明确诊断的时候通常已经到了恶性程度非常高的阶段,5年死亡率超过94%。CLK1是调控RNA可变剪接的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参与了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人工促进胰腺癌的细胞凋亡是目前治疗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本文旨在探究可能影响CLK1对胰腺癌的细胞凋亡的机理,在寻求胰腺癌的最佳治疗用药方面给出理论支持。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