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我国中央和地方推行政府机构改革后,各级政府对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的控制非常严格,各地的行政编制由中央编办核定,按层级下达,不能增加,以广东省为例,转移支付地区的事业编制,需报省编办批准后才可增加,虽然非转移支付地区的事业编制可自行确定,但是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的记者会上指出: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这就意味着事业编制以2012年底的编制数为基数,如果超出,那是不允许的;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事务管理的任务量和复杂性急剧增加,在编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地方各部门只能寻求编外人员处理一些事务,由于一直以来对编外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也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各部门各显神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申请使用编外人员,长此以往,数量逐渐庞大起来,近几年这部分人出现了的急剧扩大的趋势。由于没有实行统一的“入口”管理,编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待遇也千差万别,近来各地频频爆出编外人员违法违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因此对编外人员的管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Y区的编外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对编外人员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研究发现,Y区编外人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编外人员招聘随意性大、用工风险难规避、待遇差距大、组织认同感低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历史原因、编制规划不科学、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进而结合社会发展水平和Y区的实际情况,从政府、用工单位以及员工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Y区编外人员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