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真的存在吗?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gsh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就是“用地”和“聚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中,新的“人地矛盾”日益凸显。农村劳动力向城镇非农部门的转移就业并不彻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农兼业情况,而新的“人地矛盾”就表现为,非农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离乡不离地”、甚至是土地抛荒等现象。在现有关于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中,有部分学者提出阻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土地具有一定的保障功能。风险规避理论和生存小农理论指出,农民对土地的保障功能有很强的心理依赖和偏好,土地是满足基本生活、就业和养老等需求的最后一道保障线。但也正是这种保障功能阻碍了土地流转,而农村养老保险则可以弱化、替代土地的保障功能,从而促进土地流转。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经历了从老农保到新农保、再到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转变,虽然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一直在进行中,但是土地流转的情况却依旧不容乐观。现实情况是,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参与率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并不强烈,而且土地流转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土地抛荒等现象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和土地流转之间的互动机制是否存在,养老保险是否发挥了理论预期中的积极影响、促进了土地流转,也是本文想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本文以CFPS2014年的全国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probit模型,研究了以新农保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对发生土地流转概率的影响为正,但是这种影响从统计结果上看并不显著。这说明农村养老保险并没有发挥理论预测中的积极效应、促进土地流转。在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中,考虑到遗漏变量等问题,论文按照非农兼业情况、收入水平及收入结构等因素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并在模型中加入了风险偏好的控制变量。同时,本文用PSM分析了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在这些稳健性检验中,基准回归结果依然成立。该实证结果可能出现的原因和解释主要有两点:一是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不足,和土地保障功能之间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就目前来看,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停留在“温饱阶段”,保障水平较低、并没有发挥对土地流转的积极影响。二是随着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传统意义上土地的保障功能已经弱化了,土地的福利保障功能开始向资产功能过渡,土地的保障功能不再是影响农民是否流转土地的主要因素,所以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
其他文献
分形是非线性科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本质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揭示了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它得以迅猛发展,并且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数
高铁铝土矿铝、铁的综合利用是当今关注的焦点,本文突破传统分步处理高铁铝土矿的模式,以淀粉作为还原剂,在一水硬铝石水热溶出的同时还原氧化铁,实现铝铁同步分离、回收的目
甲苯液相选择氧化制备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和苯甲酸苄酯高附加值产物,既能解决甲苯产能过剩的问题,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针对苯甲醇、苯甲醛、苯甲酸和苯甲酸苄酯控制合成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产品纯度问题,自主设计了一套甲苯液相反应系统,以光热协同催化反应釜作为反应器,采用优化合成的TiO_2基催化材料用作反应系统的催化剂,在无有机溶剂和氧气作为氧化剂的条件下实现了甲苯选择氧化制备苯甲醇、苯甲醛、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等科技的进步,TMT行业(泛指科技、传媒和通信行业)发展迅速,规模日益扩大。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企业间的兼并收购活动也日益活跃。在此大背景下,TMT行业在并购市场中的表现更是引人瞩目,TMT类企业进行的并购交易数量在2014-2015年间急剧增长。理论上,企业进行并购是一个多方面博弈的过程,其中,并购模式的选择对并购绩效的影响重大。由于学术界针对TMT行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类研
行人重识别是智能视频监控的重要环节,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对非重叠视角的行人图像进行匹配。本文以深度学习为基础,重点研究并解决视角和姿态的复杂变化所引起的人体部位不易对齐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种局部对齐网络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一种表观与姿态协同描述的行人局部对齐网络模型(Appearance and Pose-C
重金属可长期存在于环境水体中,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纳米技术的兴起与发展为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巨大契机,其中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因具有机械强度高、在水处理过程中不发生团聚、材料使用后易回收等优异性能而备受青睐。但是,一些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较低,因此对这些材料进行功能化修饰,强化其重金属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树脂载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去除水中污染物过
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正常生活。一方面,由化石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产生的一氧化氮(NO)等气体污染物对人体呼吸道等器官危害巨大;另一方面,各类制造业所排放的染色废水中的染料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毒性和生物富集性,将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此外,被污染的环境中还存在大量的有害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利用太阳能进行深度污染治理,在空气净
若在分析过程中省略较为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实现“取样、测样”一体化,则可提高样品的检测效率。现有检测手段中“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以下简称SERS,作为分析手段具有实时检测、快速检测、无损检测等优点,可应用于环境检测、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本文通过控制、优化实验条件,制备新型“取样、测样”一体化针灸针微针,并将其作为SER
探测位于大气中不同高度的云对卫星遥感的应用非常有意义。依赖不同遥感数据的云检测系统各有优劣,比如基于可见光数据的算法虽然有较高的云检测精度,但难以检测到薄云以及夜空中的云。而基于红外数据的算法虽对云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由于其易受背景场和解析度的影响导致利用红外数据进行云检测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依托美国Suomi国家极地轨道伙伴卫星上(SNPP)搭载的交叉轨道红外探测器(CrIS)和可见光
碳点(Carbon dots,CDs)因其具有荧光性质稳定、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和尺寸小等诸多优点,逐渐成为荧光纳米材料领域中研究的热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CDs的制备研究成果显著,发射波长可覆盖可见光区,甚至近红外光区。CDs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传感器和成像标记等方面,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使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目前CDs的制备技术比较多样,但所制备的产物大多数发蓝光,而发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