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激素及其受体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rg5950910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系一组包括持续或间歇发作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而又缺乏生化学和形态学可解释的症候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诊断主要依赖症状学和排除器质性疾病。胃肠功能异常是IBS发病的主要机制,包括胃肠运动改变和消化道高敏感性。其次轻度的肠黏膜炎症可引起内脏的超敏反应,一些前瞻性实验研究报道7%-33%急性肠炎患者在发病后6-12月可出现IBS,感染后发现在肠黏膜和胃肠神经系统中有大量免疫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除了炎症细胞以外,肠嗜铬细胞和细胞因子都可能在IBS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胃肠神经系统异常也能引起便秘和腹泻。 IBS患者以女性多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对于性别不同引起IBS在女性发病率高的解释有很多,在生理学因素上证实性别不同其胃肠通过时间、内脏感知和中枢神经系统疼痛反应不同,尤其是雌激素、孕激素和睾酮激素对消化道作用有不同影响。另外性别不同其神经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和对应激反应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和胃肠功能和疼痛有关。近来有研究报导女性IBS患者肠黏膜上雌激素受体高表达与IBS发病机制有关。以上这些因素对于揭示IBS在女性中的高发病率和月经期加重的临床现象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几乎每一种恶性肿瘤都可转移到骨,尤其在晚期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病人中,有大约70%伴随着骨转移。 临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影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渊源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如我国古代名相管仲治理齐国时,就指令30户为一邑,每邑设一司官;10邑为一卒,每卒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