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清醒而客观地判断了反腐败形势,坚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政治立场,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反腐倡廉建设标准。当前,中国正处在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把握当代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走势、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如何提炼可供当代中国反腐倡廉建设借鉴的思路和方法,历史的经验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一直都非常注重反腐倡廉建设,并把它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建设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反腐倡廉的特殊时空背景,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这个全新的概念和思路,不断探索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形成了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理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人打算以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理论为研究对象,尝试对胡锦涛关于反腐倡廉科学化的思想认识进行理论概括与系统梳理,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的实践过程进行准确理论阐释并进行规律性的经验总结,探寻未来反腐倡廉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对以后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文献检索和研究,整理了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腐倡廉建设思想、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梳理了十六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和领导人讲话内容,阐述了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理论的形成过程,论述了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的内容体系的基本架构。从纵向层面看,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是一个开放、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反腐倡廉建设思想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并借鉴和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反腐倡廉思想的合理成分,是古今中外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另一方面,胡锦涛根据特殊的背景条件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需要,结合中国反腐倡廉国情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并富于其时代特色。从横向层面看,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作为反腐倡廉实践的理论形态,主要是回答刚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特殊时空背景下,怎样去反腐败这个基本的问题。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科学的定位、科学的目标、科学的思路、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检验标准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社会调查的方法,论证了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的评价体系。首先,判断一门理论体系是否科学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标准;其次,实践是检验理论科学性的唯一标准;再次,人民群众是检验反腐倡廉理论科学性的根本标准;最后,对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地位及价值的综合评价。在这里着重提出的是,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具有相对的科学性。相对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另一方面,反腐倡廉建设实践要求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要不断的进行深化、完善和拓展。在系统梳理胡锦涛反腐倡廉科学化理论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经验总结的方法,阐述了反腐倡廉科学化的成功经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必须遵循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是常态化的、渐进的、并且有高度的持续性。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们以后的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系统研究胡锦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成功经验,明确了我国未来反腐败走向成功的路径选择,就是要紧紧地依靠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我们党要真正地从思想和认识上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以有力的改革措施更深入、持久、更有成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我国的反腐倡廉实践将沿着渐进主义的路径,开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之先河——跳出政权兴衰“历史周期率”,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标,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长期稳固执政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