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传播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依照一定的目的,遵照一定的标准,通过一定的途径,在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促动下,实现教育信息在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的传递、互动、反馈和意义建构。成人教育传播是以广大在职从业者和曾经在职从业的公民为对象的教育传播,是由受众的信息需求所启动和引导的传播活动。传播者依据受众的具体要求,优选适切的内容,采取灵活的方式,与受众一起,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过程。其效益主要体现为传播完成后,传受双方、尤其是受众掌控信息量的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知识的扩展、技能的提高、体能的强化、大众化价值观的确立和社会化程度的提升。成人教育传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生态具有人工性质。发展进化受到政策环境、投入管理、社会与经济需求、文化与社会氛围等社会环境和价值环境的规范、制约;同时,其健康发展和进化还取决于自身各构成要素的相互配合,以及宏观教育传播体系各构成部分的协调与平衡。维护其生态实现动态平衡中的进化,是保证其功能得到完善发挥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传播面临一系列生态问题。本研究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为背景,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为目标,在更新一系列观念和认识的前提下,全面研究我国成人教育传播及其面临的生态问题。首先,本研究打破教育传播局限于学校这一狭窄领域的限制,认为学校传播只是教育传播的一部分,从而把一切形式的教育传播活动纳入研究的视野,促使教育传播向其本质属性的回归。其次,本研究提出教育传播泛社会化的概念,认为有益的信息传播即是广义的教育,有益的信息接受即是广义的学习;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学和传播学的有机融合,也才能更科学地考察教育传播面临的问题。再次,本研究系统分析并提出成人教育传播的个性化模式。即由受众的需求启动,最终以这种需求得以满足为结束的模式。这一模式的过程可以线性地描述为:受众需求→教育传播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介→受众需求满足。它与传统的学校传播模式(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受者)相比,受众取代传播者成为传播活动的真正启动者。这是成人教育传播的本质优长所在。在确立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研究以发现问题(捕捉现象)、分析问题(探究原因)、解决问题(探寻思路)为内在逻辑顺序,系统分析成人教育传播及其生态失衡的种种现象;并立足教育传播本体,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透视失衡及恶化的内外在原因;最后,立足成人教育传播人工生态这一现实,全面探寻调适失衡,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