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发展形态发生变化,产业集聚成为产业及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世界各地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产业集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产业集聚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已成为产业政策、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经济运行质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政府调整宏观政策,从对重点区域支持转向重点支持产业尤其是特色产业的发展。然而,回顾已经走过的历程发现,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对产业集聚类型定位、发展等的认识不足,使得期望的效果打了不少折扣。为此,本文结合江苏实际,对其特色产业集聚的分类、依赖条件及其发展等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论文首先在对产业集聚的内涵和特征界定,及对国内外关于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机理、分类及发展的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的具体经济指标数据,分析了江苏省产业集聚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根据集聚形成的主导条件进行产业集聚分类的新方法,结合江苏特色产业基地的分析,也验证了这种新的分类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接着,论文总结了产业集聚产生一般效益和具体效益,讨论了产业集聚正向与负向的演变,通过简单的Logistic模型,研究了产业集聚的稳定性及均衡条件下的企业间产品的市场需求关联关系,由此推演得到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间的合作程度、企业的生产规模等影响产业集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随后,研究了产业集聚过程中企业和政府角色职能定位,从企业自身完善、政府促进产业集聚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支持建议。论文最后还通过江苏吴中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案例的分析,对研究取得的产业集聚分类、发展及支持建议等成果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