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证券市场中,对股票收益与风险的的研究一直是金融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其风险是呈正相关关系,投资者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人们发现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存在着局限性,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各种“金融异象”,伴随着对规模效应,动量效应等金融异常现象的深入研究,人们也发现了低波动率异象,即那些低波动率的股票比高波动率的股票具有更高的收益。于是许多国外学者对股票市场的低波动率异象开展了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市场低波动率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低波动率因子进一步构造投资组合策略,本文以特质波动率作为衡量波动率的指标,选取了A股市场所有股票(剔除ST和*ST股票,停牌股票以及选股日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股票)从2008年到2018年的数据,运用排序分组法按照股票波动率大小从小到大分成五组,构造低波动率组合和高波动率组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了低波动率组合的收益要远高于高波动率组合,并且可以战胜市场指数,同时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的统计检验结果均为显著,验证了我国A股市场存在低波动率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比了不同波动率频率下和不同调整周期下低波动率组合的表现,选出适合的波动率频率和调整周期,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低波动率效应在不同市场规模和不同市场行情下表现的特点,发现低波动率组合在中证500和中小扳指数成分股的表现要明显高于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即低波动率效应在小盘股表现要更为明显;将市场类型分成牛市、熊市和震荡市,发现低波动率效应在熊市和震荡市中表现较好,但在牛市中表现欠佳,低波动率股票表现出良好的抗跌性。最后,本文以中证500指数成分股为样本,利用低波动率因子来构建选股策略。按特质波动率从小到大作为排序指标,然后进一步结合了价值因子,质量因子,动量因子,成长因子筛选条件,在不同因子之间进行组合,设计出四个策略,通过评价指标对策略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策略组合均能战胜中证500指数,可以获得持续稳定的超额收益。目前国内文献对低波动率异象的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可以丰富相关研究内容,同时加深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率异象的理解与认识。低波动率效应表明,股票市场投资者对能够吸引眼球的高波动率股票给予了过高的估价,是投资者的一种非理性行为。此外,低波动率因子不失为一个构造投资组合的有效因子。低波动率策略具有较高的收益和较好的稳定性,对于广大投资者们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更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