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倾销是世界各国认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流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法律手段。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保护本国国内产业部门利益的最佳方法之一而被频繁地采用。 我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中国入世更大范围地开放,各类进口商品对我国的倾销也呈加剧之势。在这两难的夹击之下,作为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很有必要重视和利用有关的世贸规则及外国的有益立法经验,研究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 本文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探讨反倾销问题。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章。本文第一章简单介绍了倾销的基本法律理论。首先介绍了倾销的定义及其确定;其次谈到了产业损害及其确定;再次谈到了倾销和损害的因果关系,最后还介绍了WTO许可的三种反倾销措施:临时反倾销措施、最终征收反倾销税和出口价格承诺。本章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进行解释说明。 本文第二章分析了倾销及反倾销的性质和国际反倾销的现状。文章首先指出倾销是一种滥用自由贸易的行为。反倾销具有两面性,它既有制止倾销达到公平贸易的目的,但它又有可能因被滥用而成为另一种非关税壁垒。其次就国际反倾销的现状进行了论述,从而为下文提出对我国反倾销立法的完善打下基础。 本文第三章介绍了外国的反倾销立法,重点介绍了加拿大、美国以及欧盟的立法过程及演变。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反倾销法的规定修改或制定自己的反倾销法。因此,我们也很有必要来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本文第四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反倾销立法的简短历史,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法进行了总体上的评价。其次结合我国《2004反倾销条例》,重点论述了该法规在实体方面如倾销的确定、损害的确定、倾销与损害因果关系的规定以及公共利益条款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再次谈到了该法规在程序方面如在调查程序、一些具体制度、司法审查和反规避规定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这一章是本文的写作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