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定一家公司命运最根本因素是其战略是否正确、管理者是否出色地执行了该战略。业绩评价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决策者对企业性质、发展目标、价值取向、经营方式所做出选择的原则,它引导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去达到公司目标。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营环境下战略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与企业经营环境相适应、将企业的战略与战术有机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1、工业时代传统的业绩评价指标已经不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的发展,竞争激烈且形式多样化,满足顾客需求成为企业的经营导向,资金、技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而工业经济时代重短期、轻长期,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内部管理、轻外部环境的传统财务业绩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的业绩评价要求。为适应这一变化,业绩评价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对企业创新业绩的评价,将业绩评价融入到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全过程。2、分析与总结西方的业绩评价理念,为建立适合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在财务评价体系阶段,业绩评价研究的重点在于财务评价,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以杜邦分析法为代表的会计利润评价方法、以经济增加值理论为代表的经济利润评价方法。由于竞争的加剧,人们意识到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多地着眼于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因此在业绩评价系统中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其中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是从四种角度(财务、客户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关注企业业绩的平衡记分卡体系。3、审视我国业绩评价的现状,比较中西方差距。我国的业绩评价体系也同时考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但该体系与竞争市场和企业战略目标联系不紧密,不能揭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二、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本文从介绍SD公司这一典型的国有企业经营现状及所面临的威胁出发,分析公司现行战略及现有业绩评价指标,并针对电力施工企业的特点,通过系统的研究,提出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21个评价指标的平衡模式业绩评价体系。本文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本章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对中西方业绩评价系统的比较,指出在激烈而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现有的业绩评价系统已经不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重视创新、与企业整体战略管理融合在一起的科学业绩评价系统。第二章,SD公司的业绩评价系统评析。本章从公司的财务状况、生产能力、技术和质量优势方面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现状,也指出公司当前面临的威胁。其次,介绍了公司现行战略,并指出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出适合公司外部环境的发展思路,论述了公司的业绩评价系统必须与战略目标相协调并有利于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然后,通过对公司现有业绩评价指标的分析,指出应建立关注客户需要、重视创新,强调内部流程改造的业绩评价体系。第三章,以股东价值为目标的业绩评价体系。由于引入资本成本的经济增加值更能反映股东价值的实现程度,因此笔者尝试用经济增加值来评价SD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将此结果与公司现有业绩评价结果比较。然后设计了一套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包括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21个指标在内的业绩评价体系。最后指出企业应完善的基础工作。第四章,论文结论和建议。本章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根据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综上,本文完成了SD公司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业绩评价系统的初步设计和探索。三、论文的主要贡献和进一步研究建议(一)论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是以SD公司这一国有企业为例,结合新经济时期企业经营环境变化的某些要求,分析公司的风险和战略,提出了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平衡模式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并针对公司目前经营管理的现状,提出运用该套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需完善的基础工作。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建立的指标体系与公司战略管理相结合。本文针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设计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战略目标的,注重创新能力、关注客户满意度,强调高效、优质、快速的内部流程改进的一套指标评价体系。2、建立的指标体系注重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保持。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使经理人员更注重短期的财务效益,忽视了客户需要、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而这一指标体系紧紧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兼顾短期效益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建立的指标体系强调无形资产的运用。该指标体系中包括了与企业价值创造相关的部分知识与智力资产指标,更关注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能力,更加强调人在战略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弥补了传统财务评估忽视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的缺陷。4、指标选择适合电力施工行业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电力施工行业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针对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为电力施工行业量身定制业绩评价体系,选取的指标能反映行业特点。(二)进一步的研究建议由于目前的业绩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借鉴西方的业绩评价理论,它们的中国本土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1、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目标值的设定。在实际设计指标体系时,一些指标比较难以量化和取得,如何在指标的质量和可操作性上作出决择以优化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中业绩动因与结果指标的因果关系无法用公式或具体的数值表达出来,有些指标之间还是相互冲突的。如何设定各项指标的目标值,才能均衡考虑各指标的发展,使其共同实现战略目标?2、EVA中权益资本成本率的确定。非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率虽然也可以由CAPM模型计算确定,但由于我国信息市场的不健全,部分非上市公司信息极难获得,所使用的行业无杠杆β值无法从市场数据直接测算获得,很难根据此模型进行计算。要在非上市公司中也推行EVA评价体系,必须找到一个简便易行且资料易于取得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