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丹参枳术饮”对ICR小鼠的急性毒理反应,对SD大鼠的慢性毒理反应,及建立大鼠的慢传输便秘模型,从神经病理方面了解“丹参枳术饮”治疗大鼠STC的研究,评价“丹参枳术饮”的安全性能及其治疗STC的疗效,为将丹参枳术饮开发成促肠动力药展示良好发展前景。
方法:
1.急性毒理实验:
通过预试验,得不出半数致死量LD50后,测最大给药量。取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枳术饮”组,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h,“丹参枳术饮”组按每次257g/kg给小鼠灌胃,连续2次,每次间隔5h。相当于临床用量的308倍(成人60kg,用量100g/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方法、剂量同“丹参枳术饮”组。连续观察7天,观察其外观、行为、活动、毛色、大小便、进食、饮水、体重变化;及取心、肝、脾、肺、肾脏器做病理学检查。
2.慢性毒理实验:
SD大鼠40只,随机将动物分配为4组,每组10只,丹参枳术饮灌胃的有3组,分别为高剂量组25g/kg,中剂量组12.5g/kg,和低剂量6.25g/kg;对照组10只,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周称体重1次,给药量按体重改变。每天灌胃1次,总共4周。最后1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大鼠,断头取血,测大鼠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并取心、肝、肾、脾、肺等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占体重%)。同时取上述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3.健康成年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其中模型亚组10只,治疗亚组10只)。运用泻药法(大黄粉)复制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动物模型。正常组、模型亚组予生理盐水,以20ml/kg灌胃给药。治疗亚组予丹参枳术饮,以生药10.5g/kg灌胃给药。每同一次,15天为1疗程。取大鼠大肠(盲肠至肛门上方2cm),石蜡包埋,制作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1.给药后动物在7天内生长良好,外观、行为、活动、毛色、大小便未见异常。进食、饮水、体重变化在各个时间段内,“丹参枳术饮”组和正常组相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2.用药组和对照组在4周的实验期内均活动正常,无异常行为,摄食及二便基本正常。对大鼠体重的影响,每周的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值均大于0.05,对大鼠血常规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枳术饮对大鼠血常规无明显影响,P值大于0.05。对大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枳术饮对大鼠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P值大于0.05。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丹参枳术饮灌胃对大鼠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影响,P值大于0.05。组织学检查: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基本无明显的病理改变。
3.运用泻药法成功地复制了大鼠慢传输型便秘的动物模型,常规HE染色结果表明:对照组未发现粘膜下层及肌间神经丛病变。模型组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细胞排列紊乱,聚集成堆,分布不均,呈不规则形,神经细胞有空泡样变性,神经节数目变少。可见有炎症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增多等。治疗组可见粘膜慢性炎症减轻,肌间神经丛结构有所恢复,神经节数目增多,排列较整齐。
4.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提示对照组的NOS阳性的神经元细胞少,差异显著;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提示治疗后,NOS阳性的神经元细胞减少;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没有差异。
结论:
1.“丹参枳术饮”是一种安全可靠、低毒的中药方剂。
2.“丹参枳术饮”可以减少STC大鼠的肠道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表达,从而达到调控肠道平滑肌的收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