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我国GDP为3678.7亿元,至2016年已经达到了744127.2亿元,大约增长了200倍。得益于经济的巨大进步,我国人均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3.97元,增长到了2016年的21228元,同时我国贫困人数也大幅度减少,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至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群数量仍有4335万人,这也成为党和国家所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民间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起着巨大的作用。首先,民间金融能够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并通过更有效地分配资本,增加物质资本的数量,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加速产业升级速度,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其次,穷人可以通过向民间金融部门融资进行自身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更高的收入,缩小与富人之间的收入差距。由此,民间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但现存关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关系的文献,多集中在正规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对于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为弥补既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并详细分析它们之间的作用机制,这为减缓我国贫困问题提供一个新思路,基于此提出的政策建议也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对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分析民间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我们用各地区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自筹资金与其他资金之和所占比重、小额贷款公司活跃度、央行发布的民间借贷利率三个指标来衡量民间金融发展水平;使用人均消费水平作为贫困减缓的指标来研究它与民间金融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我们控制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LOA);民间金融影响贫困减缓的两个作用途径变量经济增长(AGRO)与收入分配(ID)也将作为回归变量;除此之外,我们在回归方程中加入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对外贸易程度(FORTR)、人力资本(CAP)、通货膨胀(CPI)、城镇化水平(URB)、基础设施(INFRA)与农业发展水平(TAG)。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我们使用贫困率、各省市基尼系数分别衡量贫困减缓和收入分配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来研究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为了研究民间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我们同样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内生性问题,我们使用系统广义据估计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估计,在使用系统广义据估计方法之前,我们先对模型的扰动项是否存在自相关及所使用的工具变量有效性进行检验。经过检验,我们发现,所有模型的扰动项均不存在自相关现象,并且所有的工具变量都很有效。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先用三个衡量民间金融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对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回归,然后再对其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在回归方程中,我们加入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两个中介机制变量,这样我们便可得出民间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结果,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中介机制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然后再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两个机制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探讨民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影响,得出民间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本文的主要结论。首先,民间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民间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且作用效果很显著。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均与贫困减缓呈现正相关关系。其次,通过对民间金融减缓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民间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两个途径减缓贫困,民间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民间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