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松散含水层渗透破坏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掌握煤层上覆松散含水层渗透破坏特征是留设防砂煤(岩)柱下安全采煤重要理论依据。但目前判定含水层渗透破坏的水力梯度计算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对判定突水溃砂造成困难。为此,本文针对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采煤所引发的突水溃砂问题,首先将含水层突水溃砂视为一维沟渠流,建立承压转无压沟渠流微分方程并给出解析式;同时在数值模拟中建立渗透率-体积应变耦合方程,研究渗透系数的演化过程,最后以涡北矿勘探原始数据为基础,通过收集涡北煤矿相关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对涡北矿含隔水层性质进行分析,并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数值模拟法求解出含水层水力梯度,系统评价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时工作面突水溃砂危险性,为煤层安全开采提供依据。取得的成果如下:(1)留设防砂煤(岩)柱开采,导水裂隙带与松散含水层沟通时,若沟通通道在长度方向上远大于其宽度,此时含水层地下水流视为一维沟渠流。为求出含水层水力梯度,建立定降深承压转无压非稳定流偏微分方程,运用分离变量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及傅里叶变换法给出了水力梯度的解析解,并与数值解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讨论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对水力梯度的影响规律。参数分析表明,沟壁处的最大水力梯度与储水系数μ*、时间t和渗透系数K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含水层厚度M呈正相关;距离沟壁越近,水力梯度下降速度越快,当远离沟壁时水力梯度下降速度则较为平缓,水力梯度值偏小。(2)开展了煤层顶板岩石三轴渗透试验,分析了岩石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特征并建立渗透率-体积应变耦合方程,将其嵌入到FLAC3D中,分析岩样破裂渗透性演化规律。得出风化岩石以及泥岩峰后塑性较强,而砂岩峰后脆性较强。应力峰值后,渗透率会出现“突跳”现象,一般直接跳跃到最大值,此时渗透率曲线斜率很大。而峰后应变软化阶段,在围压作用下新生裂隙开始闭合。研究成果可为FLAC3D数值解求解水力梯度提供理论基础,有效解决了地下水动力学解无法将复杂的采动应力、岩石渗透性能演化结合,不能逼真反映突水溃砂的全过程的问题。(3)以涡北矿8201外工作面松散含水层下采煤工程实例为背景,分析得出了矿井松散层底部含、隔水层的沉积结构特征与含隔水性,确定了松散含水层下开采的水体采动等级;查明了基岩风化带的含隔水性,明确了8煤层浅部覆岩结构类型及防砂煤岩柱高度。采用定降深承压转无压沟流解析解和FLAC3D数值模拟法计算出松散含水层实际水力梯度,并与其临界水力梯度对比,得到水力梯度的数值解和沟流解基本一致,大于含水层临界水力梯度,建议采取疏水降压措施并给出了水头降低值,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图[47]表[22]参[90]
其他文献
在既有运营地铁隧道附近进行的基坑开挖工程,深入、系统地研究基坑开挖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影响的机理及控制措施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1、本文通过缩尺寸模型模拟基坑不同开挖深度、不考虑地下水、考虑地下水以及地下水不同的水位高度进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模型试验中地下管线管顶的土压力变化以及隧道收敛变形值的变化与基坑开挖范围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并探究引起这些变化的机理。通过对现有工程案例的实测结果
土壤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沃度的重要标准,因此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的实地网格采样预测方法,通过遥感技术预测有机质含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预测精度较高的特点。本文以江西省乐安河及其径流附近的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5TM单影像的光谱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为输入特征建立遗传算法优化的SVR、BP模型和改进鱼群算法优化的SVR、BP模型;并通过GIS技术提取
图论这一学科是应用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图论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众多领域的研究工作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对图的性质进行研究,人们把邻接矩阵和拉普拉斯矩阵引入了进来。这两种矩阵都与图的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对比图的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值、邻接矩阵特征值,前者与图性质结构有密切关系,它反映了图的图论性质,所以很多学术研究围绕拉普拉斯矩阵特征值展开一系列讨论和分析,并得到丰富的研究成果。不难看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在远程监测低浓度挥发性有机物气体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广泛地应用到环保、医疗、工业生产等领域。在众多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中,In2O3基气体传感器因电导率高、响应活性高、性能稳定等特点使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纯In2O3传感器存在选择性差、响应温度高等问题,致使其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条件。为了优化In2O3基传感器的响应以及实现远程监测的目标,论文从优化气体传感
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是多目标进化算法中较有价值和难度的研究课题。近年来,基于经典多目标算法被相继改进以用于高维多目标优化。如基于NSGA-Ⅱ的NSGA-Ⅲ和基于MOEA/D的算法等。但这些算法在优化高维多目标问题时,无论在收敛性还是在分布性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性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几种典型的高维多目标进化算法做了一点研究和改进。具体如下:(1)对于经典的MOEA/
生物质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储量特别丰富,稻壳作为生物质能源的一种,合理利用稻壳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具有特别的意义。在生物质利用之前对其进行干燥预处理,可有效提高生物质能的品质。为了对稻壳进行干燥,以盘式干燥机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盘式干燥机加热盘,加热盘作为盘式干燥机中的核心元件,也是盘式干燥机系统易发生故障的主要部件。加热盘内
非线性以及时滞普遍存在于实际控制系统中,如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机械传输等系统以及冶金工业过程,并且影响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因此,研究具有时滞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考虑,本文采用Pade逼近法、动态面控制(DSC)技术,神经网逼近技术,研究一类具有短时滞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设计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一类具有输入时滞和扰动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问题。
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最为重要的学术场所之一,数以百万计的图书为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面对海量的馆藏图书,简单的图书检索难以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无法有效地帮助读者在海量图书资源中找到其所偏好的图书,致使高校图书馆中馆藏图书重藏轻用现象日益突出。个性化推荐技术可以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能主动给读者推荐其可能偏好的图书,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借阅率。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算法具有
流程挖掘代表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工业主题,包括对企业完整的运营过程进行建模、从事件日志中提取知识建立真实执行模型、对业务流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等等。随着越来越多的过程感知信息系统的实现,越来越多基于系统的数据被记录下来,从而流程挖掘相关技术的需求量也在增高。由于大多数信息系统允许一定数量的灵活性和偏差,流程挖掘中的一致性检测便有了适用价值,对齐也逐渐演变成衡量一致性的主要途径。当前的
碳材料,如富勒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自合成以来,就一直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计算科学,计算能力以及实验设备和方法等迅猛发展,使得一系列性能各异的碳材料被预测并合成出来。T-carbon是于2011年理论预测的三维碳材料,并于2017年被成功合成。因此,T-carbon作为理论预测与实验合成的完美结合,吸引了一大批研究者的目光。在本论文中,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探究了 T-carbon在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