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相投切技术对特高压系统绝缘水平影响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特高压系统的发展,北方的太阳能和风能及南方的水力资源能够顺利输送到东南沿海城市。为了能够更安全、更高效地输送能源,特高压系统的绝缘水平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决定绝缘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操作过电压。为了解决系统的安全性以及技术经济问题,采用选相投切技术(也称相控技术)可有效地抑制操作过电压,从而降低系统的绝缘水平。但目前六氟化硫(SF6)断路器预击穿特性及机械分散性、线路耦合效应对最佳合闸时刻的影响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另外相控技术对合闸线路故障率影响的定量分析以及特高压线路选相重合闸策略方面研究也较少。本文旨在研究特高压断路器绝缘下降率的非线性对最佳合闸时间和预击穿时间的影响,以及相控开关的预击穿特性、机械分散性与特高压线路故障率的定量映射关系,解决选相投切技术应用于特高压系统的技术障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F6气体流注理论击穿判据的合闸预击穿电压曲线计算方法,针对特高压断路器灭弧室内电场强度不均匀问题,将断路器合闸时的绝缘下降率作非线性处理,确定不同关合系数k下的预击穿时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机械分散性确定选相合闸不同负载的最佳合闸时刻。为验证选相合闸抑制过电压的效果,搭建了 1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仿真模型,该模型基于ATP-EMTP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合闸空载输电线路,预击穿时间对过电压的影响比机械分散性的影响更大,合闸过程应该更多地关注预击穿过程。对于特高压变压器的不同剩磁分别采取三种合闸相控策略:快速、延时及同步合闸,仿真结果表明三种合闸策略相结合可抑制过电压和励磁涌流。由此可得,选相投切技术可以明显地降低特高压系统的操作过电压,进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冲击绝缘水平。由于输电线路相位之间的耦合效应,在首相合闸之后,会在第二相和第三相上产生感应电压,如果仍在电压零点处相控合闸会导致过电压的产生。因此,基于行波的模量分析和拉普拉斯变换理论,提出了各相断路器最佳合闸时刻的计算方法,并通过ATP软件建立了不同拓扑结构的线路模型,仿真计算的结果表明优化的相控策略对于无换位和完全换位的传输线均有效,且对双回线路的效果更明显。从原理上来说,选相投切技术能从根本上减小决定特高压系统绝缘水平的合闸操作过电压,但这一定性的认识过于宏观和模糊,相控开关技术要在特高压输电系统应用,需要将这一过程放大化,清晰给出各环节的细节,进行量化定标。因此,为了定量分析断路器关合性能、线路拓扑结构与合闸线路故障率的映射关系,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network-based fuzzy inference systerm,ANFIS)建立了特高压输电线路合闸故障率模型,该模型解决了某一项参数发生较小变化即需要进行重复仿真及处理大量结果的问题。根据此模型,可以对选相关合特高压线路的故障率实现预测,即用户可以在断路器关合特性参数和线路参数确定的前提下,预测评估相控合闸的线路故障率。反之,当系统对线路故障率有一定的要求时,断路器制造商可根据其要求值调整开关性能参数,以满足系统用户需求。随着特高压系统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重视系统能否安全、可靠性地持续运行。当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时,工厂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以特高压系统的重合闸为研究对象,针对重合于永久故障时会产生大电流的问题,根据双端电源系统模型计算正常运行电流和故障电流,进而提出特高压相控重合闸的最佳重合角度为0°或180°,最后通过仿真结果证明相控重合闸策略可行,即当线路重合于电压0°或180°时能够有效地将重合电流的峰值降至最严重情况时电流峰值的33%以下。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建模仿真研究了相控断路器的关合特性及线路拓扑结构对最佳合闸时刻的影响,建立了断路器关合性能、线路拓扑结构与线路故障率之间的映射模型,提出了特高压相控重合闸策略,实现了选相投切对特高压系统绝缘影响的量化分析,为选相投切技术在特高压系统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微纳器件与系统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微纳器件逐渐从单一平面结构发展为三维结构。微纳尺度三维结构在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造技术对三维微纳器
我国生活饮用水面临着水源易受污染、二次污染等问题,伴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需求的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不足以完全满足居民对水质的要求。我国居民饮用水的水质差别较大,针对不同类别的水质需采用不同的深度处理技术,通过调整工艺或参数使处理效果最优化。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权威饮用水标准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0项常见水质指标作为后续调研和深度处理试验的研究指标。通过对我国典型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进行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也发展迅猛。文本匹配算法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核心技术之一,有许多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信息检索,问答系统,机器翻译,对话系统,复述问题等。传统传统文本匹配算法主要通过人工对文本特征进行建模,模型效果很依赖人工特征的设计,并且在表述文本上会产生维度灾难问题及数据稀疏问题,严重限制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现阶段文本匹配主要采用深度神经网络的技术,借助大量的训练数
本文研究的是深部金属矿山岩爆卸压爆破控制技术研究。正如前研究证明了,矿床是加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有价值的材料。人类对矿藏的无限需求导致地下矿山的开采深度不断
温度梯度诱发岩石破裂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随着人类在近百年来对地下空间扰动的增多,渗透到了绝大多数的地下工程结构,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岩石破裂现象。这种现象不仅
锆钛酸铅(PZT,Pb(ZrxTi1-x)O3)是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领域里重要的一类铁电压电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性能和工艺稳定性。PZT薄膜能够实现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高效相互转换,在小型
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能改善动脉弹性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几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运动调控动脉弹性功能的机制复杂,运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数据量将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物理存储数据已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数据上传至云端,但是为了安全考虑,上传之前通常对数据进行加密。将数据加密之后再上传到云服务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数据的隐私保护,但是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当“云”用户需要在加密数据中查找文档时,需要先下载到本地物理存储设备,在明文状态下进行查询。为了解决这种困扰,许多学者对可搜索加密进行了研究
在传感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光纤传感器可以有效地将传感器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具有传统电学式传感器不具备的优势,其中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为实现高灵敏度、高可靠性、小型化和易于集成的光纤传感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传统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性能对其中金属层的类型和厚度都有着较大关联,制作完成后无法再对结构进行参数调节,同时加工过程加工精度难以控制,因此制作显得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本文提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目的为解决关中地区渭河沿岸部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秦岭输水隧洞为调水工程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全长81.77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