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匮缺程度加重,树木对水分的需求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水力结构特征对了解树木生存与竞争乃至森林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然而,树木枝条及其组分间导水率分布情况尚不清楚,而且以往常用带叶柄的叶片或枝条导水率代替针阔叶树种叶片数据的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针叶树。本研究以东北温带森林中常见的4种阔叶树种白桦(Betulaplatyphylla Suk.)、五角槭(Acer mono Maxim.)、春榆(Ulmusjaponica(Rehd.)Sarg.)、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Turcz)和 3种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Rehd.)Kuzen.)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压流速仪(HPFM)测定枝条的整枝(Kwb)、茎段(Kb)、叶片(Klb)和叶柄(Kp)的导水率,比较不同树种同一组分间导水率差异以及同一树种枝条阻力分配,并分析不同标准化方式的导水率指标与叶结构和木质部解剖结构参数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7个树种枝条及其组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红松的Klb约是Kb和Kwb的4倍;叶片阻力(Rlb)仅占枝条总水力阻力(Rwb)的20%左右。其它6个树种Klb和Kwb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Kb;Rlb始终占Rwb的50%以上,Rb占Rwb的20%左右,叶柄阻力(Rp)仅占Rwb的不到10%。因此,红松由于阻力主要集中于茎段而需要单独测定Klb,其它6个树种茎段(叶柄)阻力较小,均可采用带叶柄的叶片或枝条代替叶片数据。Kwb与Klb、Kb之间呈显著正相关,Klb与Kb间相关不显著,也表明叶与茎段水分传输相对独立。不同材性树种间基于叶面积(Klb-area)或叶干质量的叶导水率(Klb-mass)比较结果并不相同。Klb-area表现为无孔材最高,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相似,阔叶Klb-area显著低于针叶;Klb-mass表现为无孔材、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之间以及针阔叶树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针叶具有较高的导水率权衡了针叶树种木质部输水效率低的限制。Klb-arca和Klb-mass与一级叶脉的密度和直径均正相关,唯有Klb-mass与一级叶脉直径相关不显著。基于叶面积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Kwb-area、Kb-area和Klb-area)与比叶重(LMA)、叶干物质含量(LDMC)均正相关,其中Klb-area与两者相关显著(P<0.01);基于叶干质量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Kwb-mass、Kb-mass和Klb-mass)与LMA、LDMC均负相关,唯有Klb.mass与两者相关不显著。基于单位叶干质量的水力性状指标与叶性状的关系(LMA和LDMC)和以往用枝条代替叶片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因此Klb-mass能够如实反映针阔叶树种叶导水率与叶性状的关系。不同材性树种间基于叶面积(Kwb-area)或边材横截面积(Kwb-sa)的枝条导水率比较结果不同,Kwb-sa和基于边材横截面积的茎段导水率(Kb-sa)的比较结果相似。另外,7个树种枝条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之间相关性较弱,茎段水力性状中Kb与导管(管胞)直径显著正相关,Kb-area和Kb-sa与木材密度显著负相关。相比于枝条,茎段水力性状在研究木质部解剖结构对水分运输效率的影响时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