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知光网络核心节点技术研究与实现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增长对传送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务特性的不同需求给传送网络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因为数据业务所具有的自相似性、不对称性、动态性、突发性等特点完全不同于稳定的话音业务特性,不同业务对于光网络提出了不同的传输需求和按需分配带宽的需求。另外,网络运行也要求智能化,网络自身的节点应该能够有感知网络状态,网络链路状态的能力,并且能够根据这些特点来调整路由,以优化光网络的性能。因此,光网络的智能化是今后发展的长期趋势。本论文主要针对自感知光网络中硬件平台和核心节点的实现进行研究。结合作者的实际经验,对自感知硬件平台的硬件结构,核心节点的FP(GA设计,以及FPGA在光网络中的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对平台进行了测试和论证,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和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的方法。论文研究内容:1.对自感知光网络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自感知光网络平台的架构。试验平台由三个边缘节点和四个核心节点构成,核心节点速率1.25Gbit/s,3×3的交换能力,平台能接入视频,音频,FTP等业务。在此试验网络的基础上,介绍了核心节点的功能需求和地位。2.详细阐述了核心节点FPGA设计,在整体架构,物理层处理接收发送,路由调度,控制光开关等方面,并提出设计思想和改进意见。总结了FPGA技术在光网络中的应用,以核心节点为例子,介绍了光网络中能够在FPGA中处理的一些技术。3.对核心节点和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所完成的系统性能达到了设计目标,核心节点满足实验网络功能需求。4.整个论文技术部分做了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做出了展望。
其他文献
Background:The universal occurrence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dark holes (i.e., data pits appearing within the tree crown) in LiDAR-derived canopy height models (
随着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自动化的水平在逐渐的提高。为了解决船舶控制网络与信息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以及实时的控制,船舶网关应运而生。船舶网关是船舶通
阐明躯体神经传入冲动调节内脏器官功能的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理论价值.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躯体神经传入冲动或针刺穴位能改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以及微循环功能,并且发现其
涂敷目标的电磁散射分析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雷达隐身和反隐身、雷达识别和反识别、精密制导及仿真技术领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分析涂敷目标的电磁特性,长期以来一直是计算电磁学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由于导体与介质之间存在复杂的耦合问题使得这类问题的电磁散射存在计算复杂,计算量过大和计算机所需内存大的困难。为此,本文开展了三维任意形状介质涂敷导体目标电磁散射分析中高效
文章首先介绍了广域相量测量的研究意义以及PMU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接着介绍了广域测量系统的结构及相量测量装置的结构框架和模块化结构。进而,介绍了相量测量的信号过零检测法和离散傅立叶算法,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递推傅立叶算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变换得到了一种改进型的递推傅立叶算法。最后引入卡尔曼滤波算法,提出了差分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构造电力系统输入信号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进
该文以灿稻品系H12及其体细胞无性系HE10、HE1297、H28、H17和H1701为材料,进行了无性系变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