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支持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实现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是国家领导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这就要求西部大开发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注重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业集聚是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通过降低成本、完善产业链发展、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等多种途径,形成区域的集聚竞争力,提升整个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本文首先界定了产业集聚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了工业集聚区位论、比较优势理论、产业区位理论及新经济地理学,并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其次,本文利用区位商、地理集中指数等指标,分别对西部地区各省市在全国范围内的总体集聚趋势、西部地区制造业分布、各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和各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研究。再次,本文引入转移份额分析法,分别以食品制造业和内蒙古为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动因和省市制造业的集聚动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本文的数据研究为基础,结合西部地区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西部地区制造业总体分布来看,四川省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贵州、宁夏、青海制造业发展相对落后。第二,各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尽相同,各省市具有不同的优势产业。第三,本文以食品制造业和内蒙古为例,使用了转移份额分析对单一省市和单一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第四,对西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从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发展状况、地区开放程度、产业外部性、税收强度这四个因素对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产生显著性影响。第五,结合西部地区制造业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下四个建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更高质量的发展;结合各省市优势产业,促进西部地区内的协调发展;培育产业集聚的服务机构;扩大对外贸易,鼓励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