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叠合式多纵梁预应力渡槽设计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7567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跨越众多河流、沟谷,设置了大量渡槽作为输水或排水建筑物,预应力多纵梁渡槽是其中典型的结构形式之一。考虑排水渡槽汇流面积广、过水流量大,结构尺寸远较一般渡槽大,自重增加导致施工安装起吊能力要求高;尤其在地形复杂区段,交通运输状况、机械吊装能力和现场地质地貌等均将限制渡槽工程施工,整体吊装或满樘支架立模施工存在困难。叠合式多纵梁预应力渡槽利用预制部分混凝土梁承受施工期荷载,待上部现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由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形成整体共同承受使用荷载,形式简单、受力明确、吊装能力限制少、湿作业量小、无需满樘支架、施工速度快,工程费用低,有效解决了常规施工工艺在渡槽尺度巨量化后所遇到的技术难题。   本文结合七座结构的工程设计,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1)利用混凝土叠合原理,通过合理设置预制与现浇部分组成,提出了下部吊装预应力T梁、上部现浇混凝土倒∏型输水槽体的新型墙梁式渡槽结构。   2)提出了合理的叠合式预应力渡槽内力计算方法。设计时将渡槽划分为叠合前、叠合后两大阶段分别予以考虑。   叠合前:预应力T梁现场预制,浇注湿接缝形成横向连接,仅承受T梁自重、预应力和施工荷载等;浇注湿接缝形成横向连接后,结构受力体系由静定简支梁结构向超静定交叉梁或格栅结构的转变;上部混凝土浇注完,但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将上部现浇混凝土和其它施工荷载如模板自重等按照中到中的原则作为外部荷载施加到该交叉梁系上计算内力;横梁截面选取应考虑两侧的翼缘效应,自重在消除纵向交叉重复计算影响后以均布线荷载方式施加。   叠合后:现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与下部预制预应力T梁叠合,按照中到中的原则共同承受运营期和检修期的各种外部效应;渡槽现浇边墙按固结在下部底板上的悬臂板考虑;由于渡槽纵梁刚度远大于横梁刚度,荷载统计时若横向与纵向存在重复计算或冲突,遵循纵向不变、横向修正的原则。   3)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明确了叠合式预应力多纵梁宽浅式和窄深式渡槽的内力分布规律、变形特点。   4)对比分析宽浅式和深窄式渡槽三维有限元与理论内力计算成果,明确了理论计算与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的差异性,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叠合式预应力渡槽内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叠合式预应力多纵梁渡槽在施工期、运营期和检修期的受力机制和变形特点与常规渡槽不同,本文所提出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为今后同类渡槽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大洋资源采运设备的设计是大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而采运设备的行走环境又是其设计的极其重要的依据,因此,深入研究大洋资源采运设备的行走环境,如:采运设备的沉陷深度,深
桩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基础形式,在当今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地震中,桩基的破坏具有非常大的隐蔽性,而且其修复是一项极为复杂困难和耗资巨大的工作。桩—土—结构系统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渐扩大,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隧道建设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围岩在施工中的沉降及位移变化规律,以及其抗震研究都非常重要。通过有限元数值模
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不仅与岩石的内部复杂结构相关(如:岩石内部微观结构的颗粒组合、胶结等),而且相关于其外部的因素(如:岩体所受的温度、围压、孔隙水压力、化学条件等)。
基桩缺陷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其承载力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使其丧失承载力,对上部建筑结构的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桩基础这一隐蔽工程,准确诊断其缺陷位置以及缺陷程
复合地基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处理中,近年来复合地基施工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复合地基中桩的强度、长度都有较大的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幅度提高,建筑高度已达百米,只从复合地
我国的城镇排水建设规模空前发展,促使管道口径和设计压力大幅度增加,工作环境也向恶劣环境如滑坡地带不断扩展。三峡库区山地城市排水管道不得不在滑坡地段埋设,而山地城市地形
温榆河是北京市的主要排水河,是北运河的中游,主河道位于北京市五环和六环之间。河流内水体污染严重,流域内所有河道水体水质全部为劣Ⅴ类水,水体水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温榆河上闸
在土木结构的振动控制领域,负刚度半主动控制与隔震支座被动控制的混合控制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能有效减小隔震结构的反应,是一种土木结构高性能减震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