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芗铭政府与民初湖南社会(1913-1916)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了中华民国,胜利果实却为袁世凯所窃取。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为巩固政权,袁世凯加强了对民主势力的迫害。1913年“宋案”的发生引发了“二次革命”,湖南都督谭延闿在革命中宣布独立。革命很快被镇压,谭延闿通电取消独立,静候处分。此时在江西因镇压二次革命立下功劳的汤芗铭奉命以“湖南查办史”名义来到湖南,1913年10月,汤芗铭被袁世凯任命为湖南都督兼民政长,开始了两年零九个月的督湘。1913年的湖南,依然动荡不安,二次革命中的部分党人已离开湖南,但仍有多数党人在湖南活动,筹备起事,制造暗杀事件,湘西、湘南仍有大股匪徒盘踞。汤芗铭来到湖南后,严格执行袁世凯命令,“本治乱用重典之旨,为正本清源之图”,对“二次革命”中的革命党人严厉缉捕,残酷镇压,大批党人受到毒害。汤芗铭肃清了党人的同时,也使湖南弥漫在恐怖氛围之中,民众反汤事件层出。此外,汤芗铭政府将湖南军队大幅裁撤,以北军替代,加强了军事控制,却引发了郴州兵变。汤芗铭在湖南的两年多,恰逢湖南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机,一战的爆发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丝喘息之机,政府的有效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湖南工矿业取得尤为骄人的成绩。在社会治理上,汤芗铭政府积极组织地方团防,严缉盗匪,禁赌禁烟,革除社会陋习,发扬社会文明风气。教育上,汤芗铭政府继续推广国民教育,小学校发展迅速,为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然而经费的不足使得中学校及高等学校等发展缓慢,部分学校倒闭。
其他文献
随着数据量的增长,从海量的网络流量中分析出非正常的网络连接变得越来越困难,计算机在检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中的一种方法是构建专家系统,计算机根据规则对可能的非
自1936年斯诺作为第一个外国记者入中国延安革命根据地后,至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在这期间有大量外国记者参与到中国抗战的报道中。外国记者的进驻,帮助中国抗战信息真实有效
师:课文第一部分第七段最后一个“譬如”说:“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这里的“熨帖”是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过“熨帖”的体验吗?(学生从学习、锻炼等日常生活谈
期刊
被彪炳为古代著名思想家的老子,本是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即看管藏书室的低层文职小吏。在周朝住久了,看出它的衰败迹象,便离开岗位开了小差。走到某个关口的时候,关令也即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