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嗪酰胺与中药联合抗结核杆菌的药理学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是一种具有高患病率、高传染性和慢性消耗性等特点的传染性疾病。直到上个世纪,抗结核药物链霉素的出现,结核病才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由于耐药结核病以及与艾滋病的交叉感染的出现,使其致死率仅次于艾滋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急需研发新药物、寻找新靶点和全新联合用药的治疗方式,以应对结核病日趋严重的发展趋势。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在酸性条件下可杀灭处于半休眠期结核杆菌和持留菌。并且吡嗪酰胺能将结核病的治疗时间从9-12个月缩短到6个月的标准,在结核病短程化疗中缩短治疗时间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吡嗪酰胺能使结核病彻底根除,但在临床应用中就存在明显的缺点,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相比(如异烟肼的体外MIC值为0.061μg/m L、利福平的体外MIC值为60μg/m L),吡嗪酰胺的体外MIC值(50-120μg/m L)高,必须大剂量给药才能发挥治疗作用,长期大剂量服用吡嗪酰胺会导致明显的肝毒性,若不及时进行保肝治疗可导致病人死亡。故从中草药中寻找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作用的药物,降低其用药量和肝毒性,为结核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化学成分复杂,是一个庞大的天然化合物库,也是抗结核新药发现的主要来源之一。本实验利用中草药资源的多样性,建立中草药乙醇提取物样本库。对15种中草药醇提物与吡嗪酰胺联合用药进行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筛选试验,发现吡嗪酰胺(60μg/m L)与中药醇提物(1000μg/m L)联用时,中药桂枝、乌梅、桑白皮、木香、大黄、当归、柴胡、茯苓、莪术等9种醇提物与吡嗪酰胺联用具有体外抗结核杆菌活性,进一步实验结果表明,吡嗪酰胺(60μg/m L)与中药醇提物(500μg/m L)联用时,中药桂枝、桑白皮、乌梅、木香、大黄与吡嗪酰胺存在联合抗菌作用。故在后续工作中,对桂枝和乌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桂枝中抗结核杆菌活性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醛,且肉桂醛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μg/m L;吡嗪酰胺(60μg/m L)与肉桂醛(4μg/m L)联用具有抑制结核杆菌活性。为推测肉桂醛的作用机制而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和分子对接实验,初步结果推测肉桂醛可能通过与脂肪酸合成酶I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结核杆菌作用,后续将在分子(酶)水平上对其进行验证。将乌梅乙醇提取物分段萃取,得到乙酸乙酯部位和剩余物两个部分。进一步活性跟踪,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层浓度为500μg/m L时,有较弱的抑菌作用;吡嗪酰胺(60μg/m L)与乙酸乙酯层(500μg/m L)联用有较强的联合用药抗结核杆菌活性;剩余层浓度为500μg/m L、1000μg/m L时,均无抑制结核杆菌活性,吡嗪酰胺(60μg/m L)与剩余层(500μg/m L)联用有较弱的联用抗结核杆菌活性,所以确定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层。将乙酸乙酯层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硅胶层析分析,活性跟踪分离,分离得到具有体外抑制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单体化合物WD-01。经过一系列的理化性质以及标准品对照鉴定,鉴定为熊果酸,其MIC为100μg/m L;为了推测熊果酸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子对接实验,初步结果推测熊果酸可能通过与环丙烷分枝菌酸合成酶I、阿拉伯糖基转移酶C、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而发挥抗结核杆菌活性,后续将在分子(酶)水平上对其进行验证。综上所述,本论文发现了9种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抗结核杆菌活性的中草药,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确定肉桂醛是桂枝的活性成分,肉桂醛抑菌作用较强,具有开发成抗痨药物的潜质;发现熊果酸是乌梅抗结核杆菌成分之一,并且熊果酸与吡嗪酰胺具有联合作用,熊果酸的保肝作用明显,因此与吡嗪酰胺联合,可降低吡嗪酰胺的肝毒性。
其他文献
碲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能的稀散金属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防尖端与新能源材料,具有不可代替性。目前碲来源主要从电解铜阳极泥获得,然而随着下游含碲材料需求的日益增长,电解铜阳极泥获得的碲已不能满足市场对碲的需求。1991年在四川石棉大水沟发现全球第一例独立成矿碲铋矿,该矿床品位分布不均且多为低品位。因此,碲铋矿有效开发利用对缓解碲供应不足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电子显微镜、XRF、ICP-OES和X
海相页岩所处沉积环境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找到页岩气储层区域,电磁法勘探主要以页岩在储层与非储层的电性特征的差异为前提,但由于页岩储层的电性特征的影响因素较多,电磁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帮助电磁法寻找富有机质页岩所在的区域,本论文以页岩储层物性、页岩元素组分含量和页岩的电性特征之间关系作为研究内容,采用阻抗测试法和物理模型分析、TOC含量测定、XRF主量分析等手段,明确和建立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沉积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锂离子电池通常构成电池组以满足系统对输出电压、输出功率以及可用容量的需求。但同时,随着电池组性能的逐渐退化,其输出电压、可用容量可能无法满足用电系统的能源需求,甚至无法维系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全面准确地评估锂离子电池组退化状态,为电池组的维护和使用策略提供参考,对维持电池组和用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电池组可测参数少,仅依靠其端节点电压和干路电流难以直接表征电池组的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经肛Soave手术与Swenson手术治疗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手术治疗效果,为常见型HD提出合理化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研究背景及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PD-1/PD-L1通路是重要的免疫检查点通路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能够被诱导性表达于T淋巴细胞
基于虚拟现实的飞行模拟器通过软件构建不同机型驾驶舱虚拟环境实现一个训练平台完成多种飞行任务的训练,使用、维护成本低。该类模拟机驾驶舱中采用虚拟头盔显示视景,由于虚拟头盔对外界视觉的阻隔,手部交互受到阻碍,成为制约基于虚拟现实模拟器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基于视觉的手部交互技术凭借其良好的舒适性和自然性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但基于视觉的方法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的干扰,影响交互过程的性能
本文尝试以构式语法理论为基础,对汉语新兴构式“X(不)等于Y”进行考察。首先,我们从句法角度对构式进行了充分的描写。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构式中的可变项可以由词和短语
本文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液态碳氢燃料的喷注方式与喷注环境,研究了一种带有气体伴随射流的横向射流喷注方案,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方案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智能旋翼技术在降低直升机振动水平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而备受关注。智能旋翼技术是基于智能材料驱动元件的压电效应,对桨叶进行主动控制的技术,其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当代诸多音乐工作者一直都在探索怎样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作曲技法巧妙结合,又怎样能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保留民族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审美。杨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