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智自由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代哲学家都关注过自由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是通过下定义的方式来研究,这样的认识方式虽然合乎理智,但柏格森认为这种认识方式是不真实的。理智的本能驱使它寻求确定不变的东西,在这样的寻求过程中,理智有意无意的去掉了变动不居的内容,结果虽然使得理智所要认识的东西具有了清晰性、固定性和可辨别性,然而理智在构建它的认识框架时先在地预设了理论内容,再从真实中抽取出符合理论内容的部分,结果似乎是理智从真实中推论出了理论内容——理论符合真实;实则是理智从真实中取出了它预先置入的理论内容——真实符合理论。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真实的部分内容便被抛弃了。柏格森对自由意志的研究便是建立在对理智这种本能的理解之上。柏格森指出,自由是连绵不绝的时间之流,时间的真实性保证了自由的确定性,自由不需要定义也无法定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去体悟时间的真实性。一旦我们体悟了时间的真实性,自由于我们便是最真实不过的东西。历代哲学家都将时间当成纯一性的东西,前时间的所有条件决定了现时刻的状态或动作,所有的时间彼此外在相连,正如空间一样。这样的错误混淆了同时性和绵延性、数量和质量、物质和意识。而空间实际上只有同时性,这一瞬间诞生时,上一瞬间便已消逝,这一瞬间很快又被下一瞬间取代,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瞬息寂灭,空间只有此刻这一瞬间。意识则具有绵延性,空间中发生的上一瞬间残留在意识中与空间中此前的所有瞬间糅合到意识中的这一瞬间形成了此刻的意识。理智在处理意识时把绵延的意识置列如空间的相互外在,绵延的先后性赋予了空间先后性,空间的外在性赋予了意识外在性。理智在计算空间的同时性时误以为意识的绵延性也可以被计算,正如理智在计算数量大小时误以为可以计算意识的强度。数量大小的计算建立在物质的不可入性之上,意识却是可以互相渗透的性质,其强度无法计算。所有混淆的根源乃在于理智混淆了物质和意识,理智在处理物质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当它预测物质的同时性发生不断获得胜利时它便僭越到意识的绵延中去,认为意识的绵延必然也符合物质界的某些规律。然而没有两个意识是相同的,意识的绵延是质的变化,下一刻的意识无法预知,意识自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任何以理智的方式论证自由是否存在都将陷入理智自身的局限之中,以此论证自由便也有了局限性。理智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方便,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生命的可能性。自由的获得乃在于发挥全部个人的人格,理智往往充当着个人人格发挥的缚身锁,只有在开放的社会中个人的人格才能够得以自由发挥。柏格森对意志自由的研究并不在于反理智,而在于防范理智的僭越,在于释放生命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回归人的本真性,这对于科学主宰一切的当代具有很大的价值。
其他文献
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平衡数据。研究表明,传统以最大化分类准确率为目标的机器学习算法倾向于将待测试样本划分为多类,而忽视少类的识别率。然而,通常少类样本具有重
天然气储量丰富、容易形成预混合气、颗粒物排放少且抗爆性好的特点使其适合作为汽车代用燃料。由于天然气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慢,导致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持续期长,后燃严重,甚至
得益于因特网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三维建模技术的日渐成熟,相比于文本和二维图像,三维模型不仅更完整地包含了物体自身的信息,同时也体现了模型的空间信息,相
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是识别和定位任务的统一。目标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定位图像中感兴趣的目标,既要给出目标的边界框位置,同时又要准确的判断每
骨癌痛是由于原发肿瘤生长或转移致骨破坏所引起的自发性或诱发性疼痛。约70%晚期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40%患者遭受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长期生存率。目前骨癌痛的临床阶梯式
压力传感器在可穿戴设备和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压力传感器需具有高灵敏度、低检测限和低成本等优点。本论文研究一种基于聚吡咯(P
近年来,建筑行业对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建筑行业都在进行产业升级,伴随着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对屋面用保温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硬质PUR泡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个体此在,”都是“爱,”的思考者与践行者。而古往今来,一切伟大之人,必然对“爱”有着深刻的洞见,又必然要具有强大的“爱之能力”。作为“
聚类分析是机器学习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相对于监督学习和半监督学习,聚类能够根据数据集本身的结构特性将样本归类,并能够发掘数据集样本间隐含的信息,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
大气重力波在全球或区域的气象学、气候学、化学以及中高层大气与低层大气动力学和模型参数化方案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分析飓风这类强对流激发的平流层和中间层重力波的传播特征,研究了重力波向上传播过程中背景风场的调控作用。首先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多传感器卫星资料和数值模式研究大气重力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重力波的基本理论。总体上,卫星数据在中高层大气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资料相结合分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