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Ⅱ期胰腺腺鳞癌预后因素及辅助治疗价值分析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胰腺腺鳞癌是一种罕见且生存期短、预后差的肿瘤。本文旨在分析Ⅰ/Ⅱ期胰腺腺鳞癌生存预后相关因素,探讨辅助治疗在胰腺腺鳞癌治疗中作用,为胰腺腺鳞癌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数据库中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Ⅰ/Ⅱ期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材料。将相关变量纳入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其生存相关危险因素。对患者筛选后将其分为手术组:单纯手术组、手术+放疗组、手术+化疗组、手术+放化疗组;未手术组分为放疗组及未放疗组,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分析辅助治疗对其预后影响。研究结果共198例Ⅰ/Ⅱ期单原发胰腺腺鳞癌的患者纳入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病理分级(P=0.030)、有无手术切除(P<0.001)、原发灶大小(P=0.040)、清扫淋巴结个数(P<0.001)、检出阳性淋巴结个数(P<0.001)、检出阳性淋巴结比例(P<0.001)、放疗(P<0.001)和化疗(P<0.001)为胰腺腺鳞癌生存相关因素。多因素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HR=8.182,95%CI,3.599-18.603,P<0.001)、原发灶大小≤40mm(HR=1.580,95%CI:1.137-2.195,P=0.006)、检出阳性淋巴结个数≤6个(HR=2.463,95%CI:1.207-5.028,P=0.013)、放疗(HR=1.664,95%CI:1.111-2.492,P=0.013)和化疗(HR=1.840,95%CI:1.305-2.594,P=0.001)为其独立预后相关因素。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放化疗组1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为80.2%,2年CSS为48.3%,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手术+化疗组1年CSS为53.2%,2年CSS为19.9%,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单纯手术组1年CSS为31.5%,2年CSS为15.7%,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故手术+放化疗组比手术+化疗组(P=0.002)和单纯手术组(P<0.001)预后更好。结论Ⅰ/Ⅱ期胰腺腺鳞癌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包括:手术治疗、原发肿瘤大小≤40mm、检出阳性淋巴结个数≤6枚、放疗和化疗。手术结合放化疗的患者生存期较单纯手术及手术联合化疗的患者更长,胰腺腺鳞癌的患者可能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后因素,探索DLBCL的新预后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初次治疗的127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症状、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ECOG评分、结外浸润个数、IPI评分、病理亚型、MYC、BCL-2、BCL-6、MUM1蛋白、Ki
唾液腺肿瘤在组织学上以良性多见,其中又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常见,占唾液腺良性肿瘤的40%-45%,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交界性肿瘤的特征,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复发,侵袭,甚至转移的报道时有见到。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 of salivary gland),因其肿瘤中含有黏液样组织、软骨样组织、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等多种成分得名,临床上常称混合瘤。肿瘤
目的:探讨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胰腺疾病(NAFPD)中PERK-e IF2α-ATF4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5周龄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食16周后,随机选取一只处死并确定NAFPD造模成功。普通饮食组归为普通组(A组,10只)。高脂饮食组进一步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10只)和实验组(C组,10只),A组予普通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6mg/kg.d),B组予
目的: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组蛋白H3K36me3及其甲基转移酶SETD2、去甲基化酶KDM4A的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上述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结合文献分析表观遗传机制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本院病理科2013年11月~2018年11月经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蜡块标本60例,同时收集30例良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在中高危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血药浓度特点及确定国人中高危GIST患者R0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伊马替尼血药浓度阈值,从而指导GIST患者个体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9年8月期间接受R0切除并具有中危和高危复发风险的G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肾积水对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清石效率和结石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20例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积水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分为4组,Ⅰ组无肾积水,Ⅱ组轻度肾积水,Ⅲ组中度肾积水和Ⅳ组重度肾积水,收集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4组术前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结石特征,分析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
[研究背景]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GI)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80%,起源于肌间神经丛的Caja细胞。根据肿瘤大小、核分裂像计数以及肿瘤发生的部位将GISTs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度危险性。按照肿瘤的直径,将小于2cm的肿瘤定义为小间质瘤(small-GIST),将直径大于2cm的肿瘤定义为大间质瘤(over GIST)。胃大GISTs的肿瘤体积相对较大,核分裂
目的:比较仰卧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对肾性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确定所有符合条件的研究。所有纳入随机对照试验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评估。由2名研究员根据Cochrane手册的方法独立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包括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样本纳入与排除标准、样本量、研
背景:肺癌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肺癌转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了解肺癌转移、侵袭相关基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肺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乳酸脱氢酶C(lactate dehydrogenase C,LDHC)是第一个被鉴定为仅在睾丸及肿瘤中表达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不但参与调节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行为,还与调控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密切相关。目前LDHC在肺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而LDHC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性疾病,由ATXN3基因的CAG异常扩增突变所致。SCA3临床表型有明显的异质性,除特征性的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亦伴随复杂的非共济失调症状。SCA3首发症状多样,最常见为步态不稳,还包括视物重影、言语含糊等。在其他神经变性疾病中,首发症状可能影响疾病的表型,但类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