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F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drz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跨度桥梁、隧道以及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强度高、耐久性好和工作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混凝土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然而,高性能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结构密实,脆性更大,渗透性低,抗火性能差,尤其是高温情况下容易发生爆裂。近年来,火灾事故频频发生,已成为造成结构破坏主要因素之一。系统的研究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火性能已成为当前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而通过掺加聚丙烯纤维提高混凝土的抗火性能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所以,研究掺入聚丙烯纤维后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性能,寻求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拟以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依托,以提高隧道衬砌结构抗火性能为目的,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衬砌结构管片材料高性能混凝土进行高温试验,对高性能混凝土试块(分别为未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块,掺不同掺量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块)升温到不同温度等级后,进行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寻找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采用超声波无损测试技术,对高温后混凝土性能损伤的声波特性研究分析。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通过对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高性能混凝土高温试验,试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土颜色由浅及深,缺角、掉皮损伤越来越严重。总结了混凝土高温后表面物理特征(颜色、外观损伤)的变化规律。根据这些物理特征能大概估计火灾温度,为日后高温后结构的检测、鉴定、评估提供指导作用;(2)通过高温试验后混凝土试件抗压和劈裂抗拉力学性能试验,得出高温作用后混凝土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掌握了高温后强度损失情况。基于本文给定的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升温、恒温、冷却方式,用试验数据回归分析了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式;(3)在试验过程中,未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件在400℃就发生爆炸,而掺加聚丙烯后没发生爆炸,抗爆裂效果明显,这说明聚丙烯纤维有利于抗爆裂功能,探讨了聚丙烯纤维改善高性能混凝土抗爆裂机理。通过试验系统的研究聚丙烯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改善高性能混凝土抗火性能的效果,经过不同高温后残余强度对比,1.5kg/m~3聚丙烯掺量强度损失相对较小;(4)通过对高温后混凝土试件超声波无损测试,超声波速随温度的升高越来越低。得出了在不同高温温度等级作用后混凝土残余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与声速值之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回归分析建立混凝土结构受火温度与超声波速、高温后混凝土强度与声速值之间的关系式;本文通过对不同聚丙烯纤维掺量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和超声测试试验研究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高温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由于其具有造价低、使用寿命长、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在世界各国的铁路、公路桥梁建造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病害越来越突出,高额的
近年来,用软化桁架理论分析剪力墙抗剪力学性能的开始增多,结果表明,对基于钢筋混凝土薄板单元所建立的软化桁架模型能近似分析其受力性能。 本文基于软化桁架理论,进行了带暗
地震输入问题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大跨度网格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时,通常假设该结构基础各处作用相同的地面运动,这相当于将地基视为刚体。如果结构尺寸远小于
斜井已成为我国西部矿区矿井建设的重要开拓方式。在软弱、富水岩层中,斜井井壁结构易遭受水压或注浆压力等局部荷载的作用,进而威胁其安全。为此,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模型试
地基承载力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边坡稳定、土压力、地基承载力)之一,也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地基内部整体达到极限平衡时的荷载,又称为极限荷载
因碳纤维增强聚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抗疲劳、施工简便快捷以及几乎不改变原结构尺寸的优点,外贴CFRP加固技术在各类土木工程结构加固中应用日益广泛。而CFRP
隔震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减小地震动下建筑物灾害损失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隔震结构,其中有的已经经受住了实际地震动的考验。总的来说,对刚性结构的隔震技术研究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间结构的使用要求向大跨度方向发展。空间网架结构由于受力合理,外形美观,能提供大跨度的使用空间,在近三四十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证生
局部屈曲和畸变屈曲是冷弯薄壁开口截面重要的屈曲模式。与单板分析不同,屈曲分析时应该考虑截面板件的板组相关作用。在单板屈曲理论的基础上,冷弯薄壁型钢规范GB50018-2002对
张弦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合理的特点在国内外工程实践中得到了较多应用。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了张弦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并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