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产生头颈运动,颈肌与咀嚼肌构成不同层级的肌链[1]。胸锁乳突肌是否也参与了咀嚼运动,其与咬肌功能活动以及咬合力水平、咀嚼时相有怎样的关系尚不清楚。由于咬肌功能活动与咬合密切相关,如果胸锁乳突肌与咬肌功能相关,无疑将对颈椎功能紊乱病的咬合病因研究提供重要线索。本研究采用T-scan III咬合记录仪和Bio EMG III肌电图仪,同步记录25名健康受试者的SCM肌电值,分析在不同程度咬合力时SCM肌电值与自主最大紧咬(maximal voluntary clenching,MVC)时肌电值的比值的变化,并以咬肌(masseter muscles,MM)为参照,探索在牙尖交错位作最大紧咬的过程中,SCM肌电水平与咬合力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Bio EMG III肌电图仪和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EGN),同步记录20名健康受试者单侧咀嚼运动时的双侧SCM和MM的肌电及咀嚼运动轨迹,分析、比较SCM和MM肌电峰值在咀嚼运动轨迹上的所处位置。结果表明:1、MVC时,不仅双侧MM而且双侧SCM都有明显的肌电活动,左右侧SCM及MM肌电值均无明显差异;SCM肌电幅值约为MM的9.13±4.77%~10.23±6.47%;SCM及MM的肌电比值在达到最大咬合力的75%之前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从最大咬合力的75%水平至MVC时肌电值显著下降(P<0.05)。2、单侧咀嚼时,双侧SCM与MM均在最终咀嚼位(TCP)之前出现峰值电位,但SCM的肌电峰值水平很小,在单侧咀嚼时仅为MM的6.95±3.48%~7.78±4.57%;平衡侧SCM的肌电早于平衡侧和工作侧MM肌电达峰,而工作侧SCM与双侧MM肌电峰值出现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由于对称性正中紧咬时SCM与MM表现出同步活动特征,而非对称的单侧咀嚼时SCM与MM峰值电位不同步,平衡侧SCM峰值电位提前发生,以稳定头颈姿势,为咬肌发挥咀嚼力提供稳定的颈部姿势环境。因此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SCM参与了正中紧咬和咀嚼运动,在正中紧咬和咀嚼运动中,SCM与MM具有协同作用关系。2、平衡侧SCM在单侧咀嚼时头颈姿势的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