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过去依赖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等粗放型发展方式,受到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因素制约,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产出增长的循环模式难以为继,科技进步与创新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广深沿线为主轴整合创新资源,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自由流动,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但由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科研院校、市场化程度以及工业园区方面存在资源禀赋差异,银行渠道融资已经不能满足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协同发展的金融需求。为此,本文探讨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金融支持路径。从科技创新的融资缺口着手,首先在理论上梳理了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及相关概念。其次采用熵值法进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2010-2016年的科技创新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广州、深圳、东莞的金融与科技创新展开定量分析,发现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性,广深的科技创新水平与金融支持力度远高于东莞。最后基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定量分析结果,以美国、日本、德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为鉴,提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两阶段多元化金融支持路径。首先是过渡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导,三市政府通过加强政策金融的引导作用,实施差异化战略布局。第二阶段是长远发展阶段以资本市场为主导,一方面加快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风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建设,通过创立科技创新走廊专项基金、众筹平台等模式,鼓励私募、创投机构等风险资本支持“引领型”创新企业,丰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金融支持的手段。另一方面注重搭建统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在全流程监管体系下,根据企业特点制定差异化信息披露规则。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两阶段多元化金融支持路径既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协同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也是对区域创新规律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