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粘土自发现以来已有200余年历史,属于区域性特殊土。在我国,红粘土广泛分布于南方。红粘土具有许多特殊的工程特性,尤其是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应力-应变特性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类型土,同时,这一系列特性也引起了红粘土工程中的很多问题。
广西桂林市大部分区域分布有红粘土,主要由碳酸盐类岩石经过红土化作用形成。本文以桂林红粘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资料和三轴剪切试验,对桂林红粘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对各个特性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桂林红粘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
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研究了桂林地区红粘土的物理、力学以及膨胀性的特点,并分析了各种特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然后,针对桂林红粘土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排水、固结不排水以及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剪切试验,依据试验所得到的数据,对桂林红粘土普通应力路径、卸载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特点以及体变-应变关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试验结果求得桂林红粘土的强度指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桂林红粘土的强度特性。
最后,对桂林地区红粘土进行本构模型研究,对桂林地区红粘土进行Duncun-Chang模型及改进Duncun-Chang模型的研究和参数标定。对桂林地区红粘土的Duncun-Chang模型和改进Duncun-Chang模型确定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能更准确反映桂林地区红粘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