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移动拍摄是影视行业中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段,由于其能够提供连续的移动拍摄画面,因而可以显著增强一些节目的视觉效果。早期的轨道移动拍摄依靠人力推动轨道车,并由摄像师坐在车上进行人工拍摄,其缺点是对摄像师的操控要求高,且难以提供高稳定性的精准拍摄,尤其是对一些需要重复拍摄的画面,无法保证多次拍摄的一致性。为了满足轨道移动拍摄的特殊需要,近年来诞生了轨道摄像机器人,其通过采用大量的自动化技术,在保证高质量拍摄的同时,能够极大降低对摄像师的操控要求。针对目前市场现有设备的一些应用局限性,本文研究了一种轨道摄像机器人系统,其主要由仿生三脚架、控制柜、轨道车、伸缩柱以及云台等部分组成,操控人员通过仿生三脚架操控轨道车、伸缩柱以及云台的同步运动,从而能够轻易实现各种高质量的拍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该轨道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轨道摄像机器人应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出了其总体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了仿生三脚架、控制柜、轨道车、伸缩柱以及云台等主要部件的内部结构,并对各主要部件的工作模式以及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进行了说明。(2)给出了轨道摄像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以欧姆龙的NJ301运动控制器为主控模块,利用EtherCAT网络实现各个模块间的信号传输,针对应用需求对各个硬件模块进行了具体选型,并设计了视频同步等特殊应用电路。(3)详细分析了基于SysmacStudio开发环境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方法,给出了软件的总体架构以及其中各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方式,重点介绍了同步运动控制、预置功能、轨迹设计、坐标计算等模块的梯形图和ST语言设计方法。(4)阐述了基于NB_Designer开发环境的触摸屏界面设计方法,给出了人机交互界面的总体架构以及各个界面之间的切换方式,分析了部分界面的具体设计方法以及其与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模式。(5)介绍了轨道摄像机器人的调试情况,并针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法。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后期的改进意见。
其他文献
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实时系统,对交通流的控制方式从根本上决定了交通环境的好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控制已经成为了可能,Agent技术为解决复杂的交通问题提供了思路
现代工业过程系统中往往需要设置众多用于测量的仪器仪表,对生产过程中各项生产指标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是生产决策制定,过程控制以及工厂管理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测量误差与显著误差的存在使测量数据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数据校正技术就是针对这类问题,利用测量数据之间的冗余度,采用一定的算法,得到一组基本满足化工系统物料平衡、能量平衡或化学规律的校正数据,校正后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能
信息融合是根据一定的融合规则对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处理,对目标对象进行状态估计,做出相应的决策判断。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图
当前大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存在大量不同类型、不同总线协议的智能设备,使得企业对设备管理系统在平台开放性、总线兼容性以及智能化管理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设备管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与控制理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控制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它不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远程控制的难题也促进了计算机技
客户关系管理的宗旨是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它将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企业各部门统一管理,规范企业客户服务流程,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根据客户分类原则,有效管理
随着信息安全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随之兴起,而作为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新成员—人耳识别一出现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人耳识别属于被动式识别技术,具有非
人类获得和传递的信息大约有70%来自视觉信息,但是日常生活中,由于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比如雨雪,沙尘,雾等会导致获取的图像信息不清晰,这时就需要到图像增强技术来改善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样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网络平台是现代船舶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船舶导航系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采用的通讯技术
随着我国对轨道交通领域的大力发展和对安防领域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类型的闸机已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所以研发更加智能、安全、美观、现代的闸机对改善公共交通的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