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动态血压平滑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关系,为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年诊断标准,入选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对其住院期间病史资料进行汇总,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严格筛选,填写临床观察登记表,并对中医症候分级量化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的监测,并根据测得数据计算动态血压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SI),用SPSS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入选病例男性141例,女性59例,男女比例约为7:3;年龄段中8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多,约52%。患者合并脑梗比例最高(81.0%),合并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比例分别为33.5%、28.5%、11.5%。全部患者中以阴虚阳亢证最多(35.0%),四种证型构成比排列顺序依次为阴虚阳亢证>痰浊壅盛证>阴阳两虚证>肝火亢盛证。不同证型间,男女性别构成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女性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三证所占比例较多,男性在痰浊壅盛、阴虚阳亢证所占比例较多。不同证型间主要服药方案的分布,组间频数分配上差异性较小,可以认为不同药物对证型的影响在组间分布均衡;从单项用药状况来看,长效CCB服用人数为最多,较其他药物有显著区别,其P值为0.019。不同证型间病症(冠心病、糖尿病、脑梗、下肢动脉硬化)的分布,在组间分布均衡,无统计学差异。各临床资料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IS)在各证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2(P<0.01),阴阳两虚型患者SIS明显高于其他组,比较其他三组证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各组间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舒张压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 of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ID)进行比较,P值均大于0.05,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SIS可能对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型产生影响。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呈现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壅盛、肝火亢盛四种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其中阴虚阳亢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特征及重要病机。SI作为一个评价降压药物疗效的指标,SI越高表明该药物降压效果越平稳,SI越低则表明患者血压调控欠平稳。临床研究将该指标作为一个评价血压稳定性的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联,研究结果提示阴阳两虚型患者SIS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SI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虽然阴虚阳亢型患者无论SIS还是SID较其他三组均偏低,可能因样本量偏少的原因,目前对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但此种证型患者血压控制不平稳,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更应注重对此类患者血压的密切监控,调整用药,使其血压达到更为平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