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混凝—分离组合工艺去除模拟放射性废水中铯离子的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ess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组前期研究中开发出了累积二级逆流吸附-微滤工艺去除模拟废水中的铯,获得了较高的去污因数(DF)和浓缩倍数(CF)。然而,亚铁氰化铜(CuFC)吸附剂在膜分离器中累积会导致显著的浓差极化现象,膜污染较为严重,可能限制了其应用推广。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将原有的除铯小试工艺进行改进,将吸附与分离过程分别在两个单元中完成,并拟向吸附池中投加混凝剂加速CuFC的沉降。试验主要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通过烧杯试验进行了混凝剂的优选、最佳投加量、静沉时间及吸附等温线等的研究;第二个阶段采用吸附/混凝-膜分离组合工艺去除模拟放射性污染水中的铯离子,研究了温度对工艺除铯的影响;第三个阶段以砂滤柱代替微滤膜装置,进行了吸附/混凝-砂滤工艺除铯的小试试验,研究了砂滤滤速对工艺除铯的影响。混凝烧杯试验的结果表明:Al2(SO4)3比聚合硫酸铝更适合用于沉降CuFC悬浊液,当铝离子投量浓度为4.05 mg/L和静置沉降时间为15 min时,上清液浊度比未加Al2(SO4)3时降低了73.5%;Al2(SO4)3混凝的最佳pH区间为7~8,与天然水体的正常pH范围吻合。拟合后的吸附等温线显示:Al2(SO4)3的加入对CuFC除铯影响不显著,可用于后续小试试验。吸附/混凝-微滤组合工艺小试试验的验证结果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该工艺对铯离子的去除。在水温在8℃至17℃范围内变化时,小试装置除铯的去污因数基本维持在103左右;温度影响Al2(SO4)3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低温下微滤膜表面滤饼层形成较快、过膜阻力增大,膜比通量下降较快。13℃和17℃时的小试装置处理的水量为8℃的2倍。将砂滤柱代替膜分离装置后的小试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吸附/混凝-砂滤工艺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砂滤是有效的固液分离工艺。出水浊度一直维持在0.2NTU水平以下;砂滤出水中铯离子浓度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平均DF为868;砂滤滤速适当的增大对吸附/混凝-砂滤工艺的除铯效果影响不大且可增强装置的处理能力。砂滤工艺用于放射性铯离子的去除,优点是反洗简便,处理周期长,更加经济、实用化,因此砂滤工艺在放射性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
西班牙小镇"番茄大战"    每年一度的"番茄大战"不久前在西班牙小镇布尼奥尔开战,涌入小镇的数万人当天脱掉上衣,把成卡车的番茄扔到彼此身上,小镇街道顿时变成了没过膝盖的"番茄河"。空气也弥漫着浓浓的番茄味儿,"战场惨不忍睹"。一个小时后,从一个阳台发出的火箭信号标志着这场大战的结束,人们开始"化敌为友",小镇的居民纷纷拿起自家花园的水龙头帮助游客清理身上的番茄汁。  这个奇特的节日在西班牙越来越
1990~1999年,我们运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并设有单纯电针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效果满意,现将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病人,按就医顺序随机分
本文根据汽轮发电机组安装的相关规范,结合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滇中有色")5.3MW余热发电项目中汽轮机现场安装情况,就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汽轮机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病因病机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满意的根治方法.1997~2000年,我们运用自拟三叉搜风定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6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燃煤电厂是SO2和NOx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煤炭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西北地区大气酸沉降速率加快。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3个燃煤电厂为监测点,初步探讨了2019年
岩溶土洞是较为常见的自然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叙述两种常用地震方法探查原理结各自特点,结合辽宁某地实际岩溶探测案例,论述在地表低速带复杂地段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各剖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