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译者风格研究——Moment in Peking两个汉译本分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ngji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最负盛名的一部英文巨著,被欧美汉学家称为“现代版的红楼梦”。1939年,此作品一经出版就风靡美国并在197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此作品在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特别是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翻译研究占多数。然而,深受传统翻译理论影响的学者对译者风格关注较少。这种局面直到语料库翻译学的出现才得以改善。译者风格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鲜有学者借助语料库工具比较和分析此作品两译本的译者风格。  因此本文选取两译本—张译本和郁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仅适用于本研究的语料库并借助于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3.4.3得出数据。此外,为使研究数据更具说服力,本文以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LCMC)数据为参考。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理论并借助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旨在从词汇(标准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形合度)和句法(平均句长,被动句数量)两个层面考察张振玉译本和郁飞译本中表现的风格差异,并试图运用Chesterman的翻译规范理论探究两译本译者风格差异的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词汇层面的考察表明,与郁译本相比,张译本的标准类符形符比较高,词汇密度较高,形合度较低。两译本的高频词虽相似,但张译本的高频词显示出较为明显的简化特征。另一方面,句法层面的考察表明,张译本平均句长要高于郁译本,但是被动句的数量要少于郁译本。另外,张译本的各项数据比郁译本更接近于LCMC的各项数据。因此,基于上述数据,张译本无论是词汇层面还是句子层面的翻译都更为灵活、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并且显示出更多的译者主体性,因而更符合汉语读者的期待,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而郁译本受其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影响,更多的强调译本的忠实性,在用词、句式和整体的风格上都更接近原著。  本研究为译者风格和Moment in Peking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读者在Moment in Peking翻译版本选择上提供建议。但是当前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本研究所建语料库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篇幅所限,本研究对Moment in Peking两译本译者风格的对比和分析仅限于词汇和句法层面。
其他文献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犹太作家之一,他对美国的文学产生了深远和重大的影响。《美国牧歌》是《美国三部曲》之一,也是其第五部纳森·祖克曼系列小说,它使罗斯在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