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和聚吡咯(PPy)纳/微米结构兼具有机导体和纳米结构的优点,使其在分子导线、化学传感、气体分离膜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控制合成了不同形貌的PANI、PPy纳/微米结构,系统地讨论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并对产物纳/微米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如下:(1)在乙酸镉(Cd(Ac)2)存在下,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温度为0℃时,氧化聚合苯胺单体得到了表面为纤维阵列结构的中空棒状PANI,且此棒状产物为自组装和“模板”共同作用所得。研究发现:当苯胺浓度为0.5 M,Cd(Ac)2与苯胺浓度比为1.5:1时,体系中原位生成白色沉淀模板,且此模板为水溶性,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自行排除。讨论了体系中Cd(Ac)2与苯胺浓度比、以及苯胺单体浓度、温度、搅拌状态等对产物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2)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的条件下,以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温度为15℃时氧化聚合吡咯(Py)得到了具有高结晶度的规整片状结构聚吡咯(PPy)。研究了体系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对所得聚吡咯(PPy)形貌的影响,发现当CTAB, SDS, Py单体浓度分别为0.01 M,0.01 M,0.03 M时所得片状结构产物较规整。初步探讨了具有高结晶度片状结构聚吡咯的形成机理,两种表面活性剂形成CTAB-SDS双胶束的片状模板,Py单体以其为模板氧化聚合得到了片状结构的PPy。(3)在温度12℃下,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丙烯酸(AA)为掺杂剂,氧化聚合Py得到了PPy纳米线和纳米带。实验中发现,通过调节AA浓度可以控制合成PPy纳米线或纳米带。系统地讨论了体系中AA浓度,CTAB浓度,Py单体浓度以及温度等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实验证明,部分AA被引发聚合形成PAA并与CTAB形成混合模板,控制合成PPy纳米线与纳米带结构。初步探讨了两种不同纳米结构的形成机理。(4)在AA存在的条件下,以FeCl3为氧化剂,温度为65℃下氧化聚合苯胺得到了多级纳/微米结构PANI。讨论了体系中AA、苯胺单体、氧化剂种类及浓度、温度以及搅拌状态等条件对产物形貌及其结构的影响,并对其产物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