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带成像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应用在早期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gkenn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EC)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临床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最典型的症状,而早期食管癌患者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失去早期治疗的机会。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10%,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也仅为25%左右,而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100%,早期食管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中晚期患者,所以食管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目前食管癌的诊疗技术在普通白光胃镜的基础上,出现了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技术、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等,因我院位于新疆,属于食管癌高发区之一,故有必要对上述技术行进一步比较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提高其5年生存率。如何早诊、早治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通过分析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准确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纳入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及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的所有患者(两组分别为402例及455例),可疑病变包括食管黏膜粗糙、糜烂、充血、小结节、微隆起等,一组行普通白光内镜,另一组行普通白光内镜联合NBI、色素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在可疑病变处取活检行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窄带成像技术(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在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2004年4月至2008年4月(普通白光内镜)组:共计402例,其中男性290例,女性112例,性别比例为2.6:1,平均年龄60.63±12.69岁;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普通白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组:共计455例,其中男性310例,女性145例,性别比例为2.1:1,平均年龄62.04±13.27岁。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性别无差异(χ2=1.633,P=0.201>0.05),两组年龄无差异(t=1.58,P=0.115>0.05)。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相比较:灵敏度为83.58%,特异度为75.52%,准确度为76.87%。联合使用NBI、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联合检查结果与病检结果相比较:灵敏度为93.48%,特异度为83.20%,准确度85.27%。两种方法检查后分别行病理检查,其准确度相比较,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χ2=9.939,P=0.002,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其阳性率相比较,经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χ2=9.147,P=0.002,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窄带成像(NBI)、染色法及超声内镜联合使用对早期食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比较新疆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差异,进一步探讨ADMA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1-12月于新疆玛纳
目的:评价131I治疗Graves’甲亢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受131I治疗的119例Graves’病患者随访至少1年以上,分析疗效与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血清T3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