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后纵韧带异位骨化为特征的疾病,骨化的韧带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时称之为后纵韧带骨化症。对于OPLL发病原因当前尚无统一定论,但普遍认为OPLL与遗传、生活习惯、生物力学、激素与生长因子等因素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成骨和骨吸收维持动态平衡。RANKL/RANK/OPG通路和Wnt/β-catenin通路等信号转导路径对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作用。OPG可以和RANKL相结合,抑制RANKL与RANK的相互作用,干预破骨细胞成熟与活化。SOST和DKK1可以与Wnt蛋白的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使β-catenin在胞内被降解、磷酸化,下调下游基因的表达,发挥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化的作用。 当前对OPLL的骨代谢研究相对较少,OPLL发生发展过程中OPG、SOST和DKK1等因子水平的变化、临床意义等暂无定论。OPLL多在中老年发病,此年龄段患者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的异常,而整体的代谢趋势尚不明了。 目的: 1、检测后纵韧带骨化病人血浆中SOST、DKK1及OPG与正常人表达水平的差异。 2、分析OPG、SOST和DKK1的变化趋势,筛选与后纵韧带骨化症相关的骨代谢因子。 方法: 1、收集13例经影像学检测证实患有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人空腹血液,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17例健康查体成人,征得病人同意后采集空腹血液,作为对照组。标本以EDTA抗凝试管收集,采集后30分钟内予以1000*g离心10分钟。后分离血浆、-80℃冷冻保存备用。 2、收集到足够的标本后,将所有标本同时解冻并进行检测。震荡器和离心机将标本充分混匀,离心除去标本中的微粒。应用定制的默克密理博公司的骨代谢多因子检测试剂盒对收集的标本予以多因子检测。将标本以缓冲剂1:2稀释,按试剂盒说明予以加样、洗板,应用Luminex200系统检测、分析标本中的SOST、DKK1及OPG的含量。 3、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各因子血浆水平的变化,予以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血浆中OPG和DKK1的水平较对照组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而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浆中 SOST的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 结论: 1、骨代谢因子OPG和DKK1与后纵韧带骨化的发生发展相关;SOST在后纵韧带骨化中的作用相对较弱。 2、后纵韧带骨化病人的骨代谢受年龄、基础骨代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程较为复杂,各骨代谢信号传导通路及骨代谢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