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进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水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制造业企业实现转型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以2012-2018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LP法估算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混合效应回归模型研究了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商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制造业企业的商誉资产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购商誉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产生抑制效应;(2)不同产权性质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并购商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具有不同的表现程度,并购商誉对国有控股的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成产率起到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3)通过分开对比不同溢价程度的企业样本后发现,并购商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主要是因为存在高商誉的上市公司样本;(4)企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越低,并购商誉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越显著;(5)资产结构越轻的企业中,并购商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效应越显著,而倾向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可以缓和并购商誉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消极影响;(6)进一步将制造业细分为八个行业领域,研究了并购商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的差异发现,并购商誉对全要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电器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和非金属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以及医学制造业中比较突出,尤其是金属和非金属制造业企业领域中,这种抑制效应最强,但在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汽车铁路和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中,并购商誉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性并不突出。因此,需重新审视并购商誉的作为资产的实际价值。对于投资并购的决策者来说,应完善商誉资产的价值评估,防止商誉资产过高投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应考虑商誉作为资产核算的实际价值,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企业健康发展。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理性解读商誉信息,正确评估企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