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梅毒螺旋体菌株兔感染模型构建及观察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02622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可侵及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目前,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是Tp唯一的天然宿主,Tp基因组较小,缺乏编码代谢途径的基因,依靠宿主获取营养,长期以来无法成功连续体外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梅毒的研究。为进一步增进对梅毒的认识,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Tp可在猿猴、鼠、兔体内繁殖。经大量实验表明,兔是最理想的梅毒研究动物模型,现已用于明确接种后各阶段梅毒兔的病理生理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对梅毒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意义重大。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兔模型,观察血清学变化及临床表现。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门诊收集临床梅毒螺旋体标本,制备菌悬液,将悬液注入新西兰雄兔的睾丸,动态观察兔的变化,每周行梅毒血清检查。将感染成功的梅毒兔模型处死,分离Tp菌株。分离得到的新鲜Tp菌株,一部分行Tp含量检测,一部分传代,剩余部分冻存。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6株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其中接种成功5株,即A、C、D、E、F株。A、C、D、E、F菌株兔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第28天、7天、14天、32天、35天TPPA转阳,A菌株梅毒兔模型于接种第35天TRUST转阳,C、D、E、F菌株兔模型于接种42天后血清TRUST出现阳性,滴度随时间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兔模型均发现睾丸肿大,D菌株兔模型一侧阴囊出现溃疡。将接种的的A菌株连续传3代,均于接种后第6天开始出现睾丸肿胀,TPPA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9天、7天转阳,平均时间为7.7天。冻存菌株于接种后第12天睾丸轻度肿胀,第14天TPPA阳性,第35天TRUST阳性,滴度为1:4,长期检测发现滴度未有改变。梅毒兔模型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A菌株,TRUST滴度下降时分离C、D菌株,制备菌悬液,经Tp核酸定量检测,A菌株菌量最高,C、D菌株菌量相对较少。结论:通过兔睾丸接种方法,可成功分离保存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临床Tp菌株接种成功后出现睾丸肿胀及溃疡,梅毒血清学转阳,出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TPPA转阳时间早于TRUST,TRUST滴度整体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传代与原代菌株兔模型相比,其睾丸肿胀和TPPA转阳时间均较早且稳定,TRUST转阳时间无明显差异。当睾丸肿胀明显、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睾丸可获取高浓度的菌悬液。
其他文献
地表径流雨水引发的非点源污染是区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径流雨水中的颗粒物是污染物的主要宿体,城市化的发展更是为径流雨水提供了丰富的颗粒物来源,城市区域的颗粒物污
水能是我国仅次于煤炭的第二大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中能够形成最大供给规模的清洁能源,而其中丰富的微水头资源(河流、运河、水库、电厂尾水、管道供水、城市废水、海洋新能
在沥青砼路面结构分析中,建立沥青砼的本构关系浊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借助神经网络方法尝试建立了一个沥青砼的自适应本构建模型。
信息网络正在朝着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方向发展,兼容移动通信、蓝牙、全球定位、无线局域网等多种协议并具备导航定位、自组织、大规模无线通信网络功能的无线通信So C芯片,将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各行各业企业间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在其经营以及财务方面与此同时增加了许多风险。基于此,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加强公司治理、防范企业
本研究针对西北干旱荒漠区资源枯竭型城市乌海,长期高强度煤矿开采造成土地挖损、占压、植被破坏、荒漠化加剧等生态安全问题,以及当地已治理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体
舟山市被誉为“东海鱼仓”,周围的水体在自然环境中极佳,受冷热水流动和浅海大陆架汇聚的影响,诱饵非常丰富、状况良好。同时,舟山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全国性新领域。因此,舟山在中国海水产品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水产品贸易竞争的激烈发展,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的发展一直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现实的现实意义,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对于促进舟山海水产品贸易体系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