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所致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危害极大,可侵及全身各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死产、流产、早产和胎传梅毒。目前,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是Tp唯一的天然宿主,Tp基因组较小,缺乏编码代谢途径的基因,依靠宿主获取营养,长期以来无法成功连续体外培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梅毒的研究。为进一步增进对梅毒的认识,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Tp可在猿猴、鼠、兔体内繁殖。经大量实验表明,兔是最理想的梅毒研究动物模型,现已用于明确接种后各阶段梅毒兔的病理生理及相关影响因素变化,对梅毒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药物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意义重大。目的:建立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兔模型,观察血清学变化及临床表现。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性病科门诊收集临床梅毒螺旋体标本,制备菌悬液,将悬液注入新西兰雄兔的睾丸,动态观察兔的变化,每周行梅毒血清检查。将感染成功的梅毒兔模型处死,分离Tp菌株。分离得到的新鲜Tp菌株,一部分行Tp含量检测,一部分传代,剩余部分冻存。结果:本研究成功分离6株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其中接种成功5株,即A、C、D、E、F株。A、C、D、E、F菌株兔模型分别于接种后第28天、7天、14天、32天、35天TPPA转阳,A菌株梅毒兔模型于接种第35天TRUST转阳,C、D、E、F菌株兔模型于接种42天后血清TRUST出现阳性,滴度随时间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兔模型均发现睾丸肿大,D菌株兔模型一侧阴囊出现溃疡。将接种的的A菌株连续传3代,均于接种后第6天开始出现睾丸肿胀,TPPA分别于接种后第7天、9天、7天转阳,平均时间为7.7天。冻存菌株于接种后第12天睾丸轻度肿胀,第14天TPPA阳性,第35天TRUST阳性,滴度为1:4,长期检测发现滴度未有改变。梅毒兔模型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A菌株,TRUST滴度下降时分离C、D菌株,制备菌悬液,经Tp核酸定量检测,A菌株菌量最高,C、D菌株菌量相对较少。结论:通过兔睾丸接种方法,可成功分离保存梅毒螺旋体临床菌株。临床Tp菌株接种成功后出现睾丸肿胀及溃疡,梅毒血清学转阳,出现时间存在个体差异。TPPA转阳时间早于TRUST,TRUST滴度整体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传代与原代菌株兔模型相比,其睾丸肿胀和TPPA转阳时间均较早且稳定,TRUST转阳时间无明显差异。当睾丸肿胀明显、TRUST滴度处于上升期时,分离睾丸可获取高浓度的菌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