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高强钢连退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强塑化机理研究

来源 :钢铁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xiao032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相变对高强钢的强塑性提升非常有效,论文在传统CMn系冷轧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优化化学成分、改善相结构和不同连退工艺路线三个方面,通过对高强塑性冷轧双相钢从多相、多尺度、亚稳态奥氏体、多形貌等角度进行系统性优化研究,使得抗拉强度800~1200MPa范围内的强塑积提升至15~20GPa%水平,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冷轧双相钢强塑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化学成分、连退工艺、各相显微组织组成。鉴于原型钢CMn系工艺窗口较窄,力学性能偏低且强塑积为13.2GPa%,为了获得更宽的工艺窗口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匹配,进行了微合金化研究。在相同退火工艺制度下,添加Cr和Nb元素对CMn钢的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工业大批量应用选择MnCr系钢,Cr有利于岛状马氏体的形成,工艺窗口明显变宽,力学性能波动较大,且强塑积约为13.1~15.1GPa%。MnNb系有利于残余奥氏体、细小的碳化物和1-10nm的NbC析出物的形成,可以提升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工艺窗口更宽,强塑积约为16~18.5GPa%。(2)MnNb系DP780双相钢的增塑性工艺应从成分设计、柔性连退工艺和显微组织控制三个方面考虑,主要采用0.15%C+1.8%Mn+0.04%Nb成分系,通过适当降低双相区临界退火温度、增加快冷温度、提高冷却速度、降低过时效温度,获得FⅠ+FⅡ+M+R.A的显微组织,利用细晶组织、弥散析出以及少量平行分布在板条马氏体之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在形变时发生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的综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强塑性。(3)微合金化的MnCr系和MnCrNb系980MPa冷轧多相钢,强塑积均超过15GPa%,强塑性匹配良好。通过调整连续退火工艺参数,工业化生产的MnCr系多相钢的平均力学性能为:Rel=454MPa,Rm=992MPa,A80=16.0%,YS/TS=0.46;实验室 MnCrNb 系多相钢的平均力学性能为 Rel=495~538MPa,Rm=995~1022MPa,YS/TS=0.48~0.53,A50=13.5~15.5%,Agt=9.0~11.8%。(4)含贝氏体的冷轧多相钢强化机理模型为:σ=241+67.7[P]+86[Si]+45[Mn]+11[Al]+9.3×D-1/2+387×D0-1/2× B%+(229.63-2.8990×C%)× M%;其中D为铁素体晶粒尺寸,D0为贝氏体有效晶粒尺寸,C%为碳含量,B%为贝氏体含量,为M%为马氏体含量。此强化机理模型可以很好的反映各个强化方式对含贝氏体的多相钢屈服强度的贡献值和贡献比例。贝氏体的产生可以调节冷轧多相钢的力学性能,F+M+B+R.A可以获得良好的伸长率,而F+M+R.A可以获得超低屈强比。(5)阐明了相同MnCrNb成分条件下不同连续退火工艺路径(DP、TRIP、QP三种工艺)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多相、亚稳、多尺度、多形貌的显微组织的精确调控工艺。DP工艺强度塑性匹配最好,抗拉强度达到980MPa时强塑积超过15GPa%,TRIP工艺路线强塑积最好,800MPa时强塑积均超过18GPa%,QP工艺路线强度级别达到1200MPa,强塑积为8GPa%。
其他文献
以某新建城市次干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工程方案设计为背景,针对明挖法、盖挖法、顶推法、浅埋暗挖法等下穿实施方案,就工程实际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研究,论述了各下穿工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造价等特点通过分析方案选取的原则和结论,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的首要原因,影响了全球约6430万人[1]。研究[2]显示,我国年龄35岁及以上的人中心衰患病率高达1.3%,已有890万人罹患心衰。心衰患者预后差,出院后的早期为躯体"脆弱期",此时再住院的风险最高[3]。30天再住院是指患者出院后30天内被再次收住入院,不包括有计划的入院过程,如出院随访、康复锻炼、心脏移植等[
随着高功率微波武器(HPMW)与高功率电磁脉冲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安全性面临严重威胁。近些年,超表面结构因其良好的空间滤波特性逐渐成为高功率防护研究的热点。超表面是一类人工电磁材料,这种表面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设计其电磁特性,应用于高功率电磁防护的超表面主要有有源频率选择表面(AFSS)和能量选择表面(ESS)。本文在现有高功率防护超表面的基础上,研究了双频段能量选择表面以及宽带能量选择表面。
目前,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迅猛发展,各类电子电气设备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各个领域。这些产品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能量,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将对其自身和其他设备造成电磁干扰(EMI)。严格来说,只要两个以上的元器件置于同一电磁环境中,将会产生电磁干扰。因此,电子电气设备的EMC/EMI问题日益尖锐,成为很多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机箱电磁屏蔽就是一种非常直观且有效地防止电磁干扰的方法。本文以理论
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意见要求,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意在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局限,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文章首先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困境进行分析,然后依据相关原则,分别基于第一、二、三、四课堂的教育教学特点,给出了二者融合的具体实践路径。
目的:分析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实施在细菌性肝脓肿疾病治疗中发挥的效果,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细菌性肝脓肿病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治疗对象,患者的意识清楚,临床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代表性。所有患者接受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数据(白细胞、中性
双曲面全聚焦弯晶(DCC)有两个曲率半径,分别在罗兰圆和晶体绕焦点连线旋转方向。双曲面弯晶是一种严谨的Johansson型结构,晶体的曲率半径为R,晶面的曲率半径为2R,能够将照射到晶体上所有入射角为θ、满足Bragg方程的X射线单色化并全聚焦到罗兰圆上焦点位置。双曲面弯晶与微焦斑X射线源结合,能够衍射高强度的单色X射线并全聚焦,形成单色X射线荧光光谱仪(MWXRF),是目前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武器和思想法宝,是"四个自信"的精神之源,对于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四个自信"教育的意义,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四个自信"的关系,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引导青年学生健康
钐钴合金因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异的磁性能、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以及出色的抗腐蚀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精度仪表、高端电机等众多领域。但是,钐钴稀土永磁材料在高温氧化气氛中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氧化,使磁性相分解,导致磁性能不可逆的下降。为了解决钐钴高温氧化的问题,自二十世纪末开始的近二十年,在研究钐钴高温氧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表面防护涂层和合金化的方法提高钐钴永磁的抗氧化能力。本文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