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速溶茶粉是茶叶经过浸提、浓缩和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速溶茶粉的特征风味与原料茶叶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速溶茶粉是茶叶经过浸提、浓缩和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速溶茶粉的特征风味与原料茶叶相比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影响速溶茶粉品质特征的关键因素。酶作用是精准改良茶叶产品风味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速溶乌龙茶粉作为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感官评价分析方法探究茶梗发酵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胞外酶液对速溶乌龙茶粉风味的影响,并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对黑曲霉胞外酶液进行定量分析,为开发黑曲霉改善茶粉风味的酶资源提供前期理论基础,取得了以下重要的结果。(1)通过GC-MS分别对乌龙茶叶、乌龙茶粉以及茶梗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胞外酶液处理的乌龙茶粉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共鉴定出4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物质7种,醛类物质9种,萜烯类物质10种,脂类物质6种,呋喃类物质3种,酮类物质6种以及其他类物质2种。其中乌龙茶叶与乌龙茶粉分别检测出28和23种香气成分,酶处理乌龙茶粉检测到31种香气成分。(2)通过制定标准曲线对乌龙茶叶、乌龙茶粉以及酶处理的乌龙茶粉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可知,酶处理乌龙茶粉样品相比于原乌龙茶粉顺式-3-己烯醇、苯甲醛、2-戊基呋喃、2-甲基呋喃和3,5-甲基苯酚等成分含量显著增加。通过感官评价分析可知,与原乌龙茶粉相比酶处理乌龙茶粉样品花香味与青草味显著增加,而甜香味与烘焙香味则均有所降低,同时其整体风味与乌龙茶叶相近,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乌龙茶叶的香气特征。(3)以察氏培养基和柚皮粉培养基为对照样品,对黑曲霉在茶梗培养上发酵的胞外酶液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共鉴定蛋白质380种,其中166种为茶梗培养基培育的黑曲霉胞外酶液的特有蛋白。茶梗培养基蛋白组样品与柚皮粉培养基蛋白组样品相比有107个上调蛋白,88个下调蛋白;茶梗培养基蛋白组样品与察氏培养基蛋白组样品相比有103个上调蛋白,21个下调蛋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知,茶梗培养基蛋白组样品中差异蛋白主要是代谢过程、细胞质形成和细胞组分形成的催化活性和结合作用蛋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茶梗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胞外酶液能显著改善速溶乌龙茶粉的特征风味,同时结果显示该酶中含有差异表达的酶蛋白。本研究为今后茶梗发酵黑曲霉胞外酶液中具有改变茶粉香气的酶类的分离纯化及鉴定奠定了基础,为利用酶技术提高茶粉风味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炭黑填充补强橡胶材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橡胶工程制品的复合硫化橡胶材料,它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减震性能优异,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然而橡胶材料其本身的粘弹特性在表现出优异
光学检测是利用光学方法测定光学量或非光学量的一种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吸光度光学检测技术对化学实验研究中微量金属元素的测量;生物医药分析中蛋白质、糖类、酶及核酸的测定及食品安全分析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吸光度光学检测技术在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时,除受到漂噪音及电压等内源性干扰因素外,还受到由于润湿效应产生的弯曲液面对测量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精度。为了提高吸光度光学检测技术在快速定量测定时的准确性
本文设计以5-氟水杨醛缩金刚烷胺类衍生物合成两种新的Schiff碱配体,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合成了含过渡金属铜、钴、锌的六种新配合物,并成功获取该六种配合物的理想单晶,还对本
在党史学习教育迅速展开之际,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学习问答》)一书正式出版.作为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学
我国作为养蚕大国,蚕蛹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对其精深加工技术的理论支持,总体利用率较低。蚕蛹蛋白是蚕蛹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在蚕蛹干基中含量约50%~60%,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胆固醇除了在细胞质膜中大量存在,在细胞内也会以胆固醇酯的形式进行储存,用于维持细胞中胆固醇含量的动态平衡。然而一旦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则会影响人体的正常代谢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进行,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各种疾病。除了胆固醇这类脂质分子,细胞的代谢活动还离不开各种酶的参与,其中转谷氨酰胺酶作为组织、细胞内大量存在的一种具有变构效应及蛋白交联作用的酶,其构象与活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多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而曝气池又是生物处理的重要环节,曝气量过小会造成溶氧不足,导致丝状菌膨胀;曝气量过大又会形成强烈的空气搅拌,从而造成絮体的破碎,影
时空有限元方法不但在空间方向利用有限元离散,时间方向也利用变分法离散方法,形成时空形式高阶精度数值计算格式.同时,由于利用了时间和空间变量统一处理的技术,使该方法更
MgAl2O4透明陶瓷因其高强度、高透过率、光学各向同性等特点,在红外光电系统、透明装甲、高温观察窗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但陶瓷自身脆性高、加工性差等缺点使其难以被
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一般为碱金属(合金)以及具有负电子亲和势的III-V族半导体,主要的特点是量子效率较高,但是对使用环境要求很严苛。与传统光阴极材料相比,一维的纳米材料碳纳米管虽然在稳定性、制备及保存成本、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量子效率较低,碳纳米管的优越性能仍然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本文分析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光电发射电子源的特征,针对当前其量子效率与实用化指标差距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