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胚是研究脊椎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模型。亨氏结(H)作为鸡胚的组织中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例如自分化形成脊索和体节等。体节(S)是中轴骨骼、骨骼肌及真皮组织的来源,从H到S的过渡结构为体节板(SP)。本研究组利用分散细胞移植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在体节形成之前,前体节细胞(H和SP)已经发生了两次决定。但是,不清楚这两次决定的分子机制。分离H和SP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这两次决定,此外还有助于了解维持H独特性质和SP成熟的机制。为了达到此目的,本研究分别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和代表性差示分析法比较了H、SP和S的基因表达图谱,并对制约这两种方法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详细地比较分析。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为简便,灵敏、RNA用量少和假阳性较低的改进方法:通过减少杂交次数克服了代表性差示分析法因为连续多次进行酶切、连接和杂交-PCR反应造成信息丢失的缺点;通过降低杂交体系的严格程度提高了检测差异表达基因的灵敏性;通过降低PCR模板的复杂性避免了mRNA差异显示技术多次重复不同引物组合进行差异片段的繁琐的筛选工作和假阳性高的缺点。应用该优化的方法,比较了H和SP的基因表达图谱,分离了13个差异表达的片段。反向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1个片段在体节板内特异表达,2个片段在亨氏结和体节板内特异表达,5个片段在亨氏结和体节板内表达水平相当,但是在体节内的表达量降低了2倍或1倍。这些分离的特异表达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与前体节细胞的两次决定或亨氏结的性质或体节板成熟机制有关,为深入研究它们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