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款词渊源久远,是从古代的神话和原始宗教中的念词、祝词、祭词演变发展而成的一种歌谣形式。多在交际、祭祀、庆贺、婚丧、集会、出征盟誓等场合中朗诵或吟唱。 毫无疑问,款词承载着侗族传统语言文化,它涉及侗族的族源、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军事、文学、风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称得上是侗族的“百科全书”。款词对侗族族源、风俗的记录和再现,不仅值得民族文化研究者深入探讨,更值得翻译者仔细咀嚼尝试性的将侗族传统语言文化推向世界舞台。 作为研究对象,《侗族款词》是“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侗族古籍系列”项目之一。收录侗族款词80多条,按内容分类,编为七辑,即创世款、祖宗入村款、风俗款、英雄款、祭词·经文。每条款词的后面附有流传地区、口述者、采录者、翻译者姓名和住址及收集资料的时间、地点。同时正文采用五对照翻译整理,便于学者进行对比研究。 就对《侗族款词》进行的研究而言,从社会、历史、法律方面去探讨者居多,系统研究《侗族款词》汉译的较少,而从阐释学角度去研究探讨其英译尚属空白。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首先笔者仔细慎重地筛选研究对象,力求研究对象的权威性、全面性和科学性,在通过严格的层层筛选后,《侗族款词》被敲定为最终研究对象;然后笔者在乔治斯坦纳翻译阐释学理论的指导下,按“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对《侗族款词》中部分款词进行了尝试性翻译,发现部分款词(特别是源语和目的语对同意物体或事件有类似表达时)直译就能生动形象的表达其意义;但过多的直译则会引起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误解,于是作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所选的部分款词进行改写或意译。虽然意译能使源语更好的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但源语语言特色、文化内涵会受到极大侵犯,所以直译和意译相结合辅以注解将成为款词英译的最佳选择,作者期望乔治斯坦纳的翻译阐释学对类似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英译起到借鉴和启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