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热门话题。我国政府亦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正因此,学术界从不同的视野与领域研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分三部分研究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期为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视野与历史佐证。 第一部分,从周恩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人口可持续发展思想、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三个大的方面分析了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着重从水利、减灾救灾、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四个方面分析了周恩来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尽管周恩来在其论著中不曾使用过“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他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与改革的全面性,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他在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并把精神文明建设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统一的奋斗目标;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是清晰的,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也具有首创性的价值,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益的,切实推动了我们新中国的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他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涵义,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二部分,着重从发展战略失误与三次大的决策失误分析了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未能完全贯彻实施的原因。我国解放后推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错误地批判马寅初的人口论,以及“大跃进”时代的经济政策和“文化大革命”的决策失误,都阻碍了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贯彻实施。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会打上时代的烙印,因此不能用今人的眼光来苛求前人。 第三部分,试图阐述研究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十分丰富,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我们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诚然,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也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受当时某些全局性错误的影响,周恩来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理论上尤其是实践上,也出现过某些偏差。但这并不影响周恩来可持续发展的光辉。周恩来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将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