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狮凤山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隐伏矿定位预测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r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在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易门与大姚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及增储研究》项目(No.2002UBBEA05B004)的子课题《易门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及增储研究》的资助下得以顺利完成的。 通过对易门狮凤山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较系统地总结了狮凤山铜矿床的成矿机理,建立了成矿模式,并通过构造地球化学、模糊综合评判模型(FCA)等方法的应用,圈定了重点找矿靶区。 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狮凤山铜矿床的成矿规律。分别对新区8#矿体、59#矿体及凤山西部和南部的六个地段采取的构造地球化学样品,从主要元素频率分布模式、R型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主要元素剖面异常图等方面研究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狮凤山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矿床存在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在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标志(富集元素、元素比值Co/Ni、S/Se、Cu/(Zn+Pb+Cu)、Zn/(Pb+Zn)和Cu/Zn的变化)以及元素水平、垂直分带等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VMS和Sedex型矿床有相似之处。进一步总结提出了“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构造热液改造-深部岩浆叠加—地下热水氧化淋滤再造”多因复成矿床的矿床成矿模式。 在总结构造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构造地球化学的工作流程。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FCA),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凤山59#矿体和凤山南部13中段工作区做了FCA试验。 运用构造地球化学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方法,进行了6个地段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共圈定四类靶区23个。综合地层、岩性、有利控矿构造等控矿因素,从中优选出18个重点靶区,部分靶区已被矿山勘探工程证实。实践证明,所使用的找矿方法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钻爆法是隧道掘进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是施工中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所以,隧道爆破掘进时,必须弄清楚隧道围岩和
煤层自燃是矿井的五大灾害之一,它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环境和生态问题,损失大量的煤炭资源、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地表形态及危害矿井安全生产等。 然而煤层自燃引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和强度以及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非饱和土的基本理论,并以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强度理论为依据,以上海市中环线某下立交穿
作者在广泛搜集、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边坡工程方面的文献基础上,对边坡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论述,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评述。 论文以安徽省石台县陈良山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该滑坡的区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针对陈良山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条件和形成机制,首次尝试运用当前最新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理论和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
经过了“黄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煤炭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开采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越发严重,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现象频繁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