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不同类型的自然转归及手术预后的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anyuanzhuj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 syndrome,VTS)患者的自然转归,为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2观察不同类型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患者术后黄斑微结构及视功能预后。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0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患者50例52只眼。未接受手术,要求随访观察者归为观察组,共21例23只眼;同意接受手术者归为手术组,共29例29只眼。手术组均采用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内界膜剥除(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术。2研究分型:根据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所示玻璃体与黄斑区视网膜的附着形态将VTS分为三型:“V型”(即黄斑中心凹处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呈点状附着,附着直径≤300um,脱离位于其鼻颞两侧)、“U型”(即黄斑中心凹处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呈平台状附着,附着直径>300um,脱离位于其鼻颞两侧)、“J型”(即黄斑中心凹处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附着,脱离位于其鼻或颞侧,附着处伴或不伴有裂孔)。3研究重点:3.1观察组:比较“V型”“U型”“J型”在随访12个月内的总自发松解率及各型的自发松解率;比较各型自发松解者及未自发松解者在首诊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thickness,CFT)、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改变。3.2手术组:比较“V型”“U型”“J型”在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水肿及b波振幅的改变。结果:1观察组:1.1自发松解率:总体为17.4%,其中“V型”为25%、“U型”为14.3%、“J型”为0。对各型间黄斑牵拉自发松解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最佳矫正Log MAR视力:“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0.57±0.38,末次随访时为0.13±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2,P=0.268>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0.38±0.33,末次随访时为0.38±0.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4,P=0.873>0.05)。“U型”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0.6,末次随访时为0.2,较首诊时明显提高,因样本量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0.40±0.21,末次随访时为0.62±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P=0.027<0.05)。1.3黄斑中心凹厚度:“V型”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581.00±387.47,末次随访时为187.33±7.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3,P=0.220>0.05)。未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382.67±167.14,末次随访时为402.56±164.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2,P=0.088>0.05)。“U型”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542um,末次随访时为214um,较首诊时明显下降,因样本量只有1例,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未自发松解者首诊时为373.50±82.09,末次随访时为387.50±1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2,P=0.664>0.05)。1.4黄斑水肿:发生自发松解者均由囊性退为弥漫性(4只眼,100%)。2手术组:2.1最佳矫正Log MAR视力:“V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F=58.009,P=0.000<0.05),“U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F=30.352,P=0.000<0.05),“J型”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F=470.278,P=0.000<0.05)。三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43,P=0.279>0.05)。2.2黄斑中心凹厚度:“V型”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F=412.607,P=0.000<0.05),“U型”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F=316.647,P=0.000<0.05),“J型”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F=972.929,P=0.000<0.05)。三型间比较,术后“J型”厚度明显小于“V型”和“U型”(F=4.084,P=0.029<0.05)。2.3黄斑水肿:“V型”术后1个月时均由囊性变为弥漫性(P<0.05)。“U型”术后6个月时均由囊性变为弥漫性(P<0.05)。“J型”术后3个月时均由囊性变为弥漫性(P<0.05)。2.4 b波振幅:“V型”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F=323.552,P=0.000<0.05),“U型”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F=546.967,P=0.000<0.05),“J型”术后较术前明显升高(F=585.500,P=0.000<0.05)。三型间比较,术后“U型”和“J型”振幅明显小于“V型”(F=8.005,P=0.002<0.05)。结论:1首次提出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分型依据。2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类型不同其预后存在差异。“V型”可限期观察,时间以6个月左右为宜,“U型”应积极手术,“J型”应立即手术。3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能够使牵拉的视网膜结构恢复,黄斑功能得到改善。4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的类型不同其手术预后存在差异。5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联合眼内气体填充术是治疗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日语系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并结合相关学者提供的学术文献资料,对传统晨读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汇总,并对不足之处加以完善,以求得更大的突破。希望通过此项调查分析汇总报告,唤醒被广大学生轻视的晨读活动的重要性意识,重新认识到晨读的必要性,能对今后的日语教学及其他语言专业广大师生所关注的就业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晨读 日语学习 促进作用
摘 要: 本文探讨了语块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优势,即通过对组块的整体性、扩容性和层次性的分析,提出了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提供全新、真实、合适和足量的语块输入的观点,以及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 组块化 组块 英语词汇教学  所谓组块(chunk),是指人们从过去经验中演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成语、一个句子、一个图示、一个事件等(黄希庭, 1991: 363)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英语教学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教学,同时指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误区。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性、高度的遗传性和可测量性,借助纸笔式的心理测验,或者脑电波对大脑活动的检测等手段,就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今天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这种强调智力是“内生”的测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