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评析——基于对关键学者发表文献的分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理论研究也进入到繁荣发展的时期。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水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映了整个学科的发展水准,所以,总结与梳理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准确掌握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当前状况,不但可以体现出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水平,而且对引导档案学科将来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业已取得的成果展开系统性的总结和评析,也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指导作用。  本文试图利用文献计量的科学方法及相关指标遴选出档案学关键学者,基于关键学者的文献梳理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近三十年发展脉络。关键学者作为学科研究的代表,是指在某学科领城内或者某学科专门探究领域中的著名专家。遴选统计某一学科的关键学者对于掌握该学科学术研究人员在结构方面的特征,引导学科研究人员队伍的完善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把握关键学者的研究对掌握学术研究发展和动态有指引意义。通过关键学者的研究视角勾勒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前进历程及研究进展,分析近三十年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基本架构并概括出近三十年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特点与局限,希望可以对以往的档案学理论研究进行一定的概括总结,为档案学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参考。  本文主要试图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通过关键学者的文献分析我国各阶段档案学理论研究内容,梳理其研究脉络;(2)构建近三十年来我国档案学理论的基本架构,从总体上把握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进展;(3)对我国档案学理论研究进行反思。基于这三十年来国内档案学理论研究呈现的特点与规律,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中国是面临着社会转型的中国,不断地向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理结构转型、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趋向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转型。社会转型期下,
随着知识管理和价值链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但是,单纯的知识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并不能有效地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
以南疆地区春小麦新春6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滴灌开展水、氮两因素控制性试验,滴施纯氮量设N0(不施氮肥)、N1(69 kg·hm-2)、N2(172.5 kg·hm-2)和N3(276 kg·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