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弹性通常指的是处于逆境中的家庭所具有的、能够使家庭系统维持正常运转并帮助其成员获得良好发展的一种能力。家庭弹性不仅有助于保护儿童免受家庭不利环境的影响,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心理品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如何在父母长期外出所引发的诸多困境中增进儿童的家庭弹性水平,以便提升留守儿童对生活的希望感是积极取向的留守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的构成要素、发展现状及其对希望感的保护机制还缺乏系统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基于Froma Walsh的家庭弹性理论,通过对14个留守儿童及其隔代监护人的深度访谈,揭示了留守儿童家庭所面临的逆境及其弹性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调查方法修订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量表,探究家庭弹性与希望感之间的链接中介作用。(1)质性资料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面临的不利处境包括:家庭贫困、长期亲子分离、隔代监护力不从心、家庭突发意外事件、自然灾害、家庭成员身体与精神疾病等。除了Walsh的理论所提及的九大保护因素(如积极的观点统,家庭组织模式,沟通与问题解决等)外,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还通过代际合居的家庭生活方式、祖辈知足常乐的积极心态、良好的家训家风传承等保护因素,抵抗父母外出引发的逆境和压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修订后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弹性量表》(Family Resilience Scale for Rural Children,FRS-RC)分为“沟通与问题解决”、“积极的观点”、“家庭信念”、“技术支持”、“知足常乐”、“社会资源利用”、“家庭联结与支持”、“灵活性”等8个维度,共38个条目。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7,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6-0.79之间,基本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3)实证研究表明,心理需要与心理弹性在家庭弹性与留守儿童希望感之间起完全的链式中介作用。另外,家庭弹性也通过心理需要或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希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