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迄今为止,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国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情况看来,教学水平不高,师资严重缺乏,教师水平偏低,教学设备老旧,教材跟不上时代要求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有好多学校,没有足够和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又因为近几年部分高职院校发展比较激进,招生规模扩大,新校区又没有及时投入使用,导致一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实训场地。加之现今的中国教育已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往日的高职大学生已不再具备毕业等于就业的天然优势,即使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就业,但是工作起点比较低,发展空间比较也有限。所以及时跟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透析该群体产生的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及自身原因,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就业难的现状,追根溯源既并对症下药,从某种意义上说,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经济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意义。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从高职院校数量还是在校生人数,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已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具体提到: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根本在于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使高校成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创新的重要源头,理论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力量,汇聚优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国家发展、进步、走向文明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此为契机,我国的高职教育将再一次迎来重要的发展契机,如何通过维护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尽快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整体竞争力,如何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值得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着重思考,也给教育实践工作者创造了探索和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