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病是目前为害柑橘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对柑橘产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已有研究表明,多胺在植物抗病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有关多胺在柑橘溃疡病抗性中的作用报道十分有限。本文以极易感病的冰糖橙植株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外源施用多胺后对冰糖橙叶片内源多胺积累的影响,并探讨了多胺在柑橘抗溃疡病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温度对柑橘溃疡病抗性的影响:冰糖橙植株在21℃和30℃条件下培养三天后接种溃疡病,7天后统计各温度下植株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结果表明21℃培养的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30℃培养的植株。但就发病时间而言,两者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分析抗病基因的表达,发现21℃培养的植株中CHI和GPX的表达量均高于30℃培养的植株。2.温度对冰糖橙叶片中多胺积累的影响:经21℃和30℃分别培养三天后,取冰糖橙植株测定其自由态多胺的含量。结果表明,30℃培养的植株中三种多胺的含量(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均显著低于21℃培养的植株。3.外源施用多胺对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采用0.4mM腐胺(Put)和亚精胺(Spd)溶液处理冰糖橙植株三天并分析内源多胺含量。结果表明外源添加Put和Spd均显著提高了植株内源Put与Spd的含量,同时诱导多胺合成相关基因的活跃表达。4.外源施用多胺对柑橘溃疡病抗性的影响:采用0.4mM腐胺(Put)和亚精胺(Spd)溶液处理冰糖橙植株三天并接种柑橘溃疡病菌,发现外源多胺处理有效延缓了冰糖橙叶片发病时间并降低病害程度。同时抗病相关基因AOS和GPX的表达也明显提高。